无需熔炉:科学家实现室温定制强度合金制备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5 21:32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液态镓助力高熵合金快速成型,为定制催化剂、耐用电池及矿物回收开辟新路径。

几个世纪以来,金属加工始终遵循固定范式 —— 将原料加热至红热状态,熔合后冷却定型。这种传统工艺造就了青铜、钢铁等支撑人类文明的无数合金。然而当工程师向耐极端高温材料或下一代电池技术迈进时,传统方法已显局限。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如今打破陈规。他们发现了一种在接近夏日室温(而非炽热熔炉)条件下制备高熵合金(HEAs)的方法,有望开启兼具强度与多功能性的定制金属新纪元。

从火焰到液体的革命

高熵合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以近乎等比例平衡多种元素,这种平衡在原子尺度形成无序排列,正是其卓越韧性及耐久性的奥秘。这些特性使高熵合金在航空航天、能源及催化领域备受关注。过去学界普遍认为实现这种无序的唯一途径是高温处理 —— 传统方法需将金属加热至极端温度后快速淬火,使原子固定于混沌排列。

伯克利团队另辟蹊径,以液态镓为反应介质。他们将金属盐溶于水后,在25-80°C的温和条件下与熔融镓接触,反应使金属迅速脱离氯原子并瞬间融合成稳定高熵合金。"这非常独特,因为其他合金制备方法效果不稳定。"实验室资深科学家郑海梅(音译)表示,"我们通过透射电镜率先发现反应机制,进而将其转化为合成技术。"

显微镜下的突破

转机源于液态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该技术可实时观测原子尺度动态。博士后张秋波发现铜离子渗入镓液后以意外方式结合:"新型碳膜液态细胞具备超高时空分辨率,使我们能捕捉到纳米级非晶态液态金属在0.1秒内转化为微晶的原子级瞬变过程。"这一发现直接催生了直接合成高熵合金的尝试。

初期实验仅获得纳米颗粒,经技术优化后已能制备克级量产物及不同晶体结构,并成功申请专利。

工业应用前景

该发现应用前景广阔:高熵合金可作为电池与燃料电池的高效催化剂,降低对稀缺进口矿产的依赖;在要求材料兼具强度与韧性的航空航天及机械系统中也展现潜力。为加速研发,郑团队正与"材料计划"负责人克里斯汀·佩尔松教授合作,将人工智能融入合金设计。

研究人员还探索将该技术用于矿物回收。采矿与地热作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钴等有价值元素,但现有提取成本过高。镓驱动工艺可将这些金属富集为可用合金。"这项发现为定制高熵合金开启了新范式。"郑海梅强调。

本研究依托分子铸造厂的电子显微镜设施,并获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支持,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