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前缘”——都锦生与西湖绸伞创新特展启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5 13:32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人民网杭州9月1日电 (陈陆洵)今天,由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和杭州宋记绸伞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再续前缘”——都锦生与西湖绸伞创新特展启幕,以“传承非遗、共同守护”为主题,既追忆爱国实业家都锦生的家国情怀,也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焕新之姿。


都锦生博物馆。人民网 陈陆洵摄

都锦生是杭州茅家埠人,被誉为中国近代丝织工艺革新先驱。20世纪初,他首创丝织风景画,织锦《宫妃夜游图》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斩获金奖,让“东方艺术之花”蜚声国际。1932年,西湖绸伞在当时的都锦生丝织厂诞生。如今的都锦生织锦,不仅是中华老字号,更是国家级非遗,承载着一代实业家的精神传承。

“这是一次历史的追忆,也是一次精神的致敬。”展览现场,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华介绍,此次特别邀请西湖绸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复原了一把上世纪三十年代由都锦生丝织厂生产的西湖绸伞。


博物馆内展览的西湖绸伞。人民网 陈陆洵摄

在展厅中,观众既能看到融入“三花”装饰工艺的传统西湖绸伞,也能欣赏到首次亮相的创新之作——织锦绸伞“锦上花”。这把伞由都锦生织锦与西湖绸伞联袂打造,将织锦的细腻华美与绸伞的精巧工艺巧妙结合,取名“锦上花”,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成果。

“都锦生可以说是西湖绸伞的老家,这趟‘回家’的旅程走了很多年。”展览现场,宋志明表示,“如今我们在非遗的大家庭里,再度携手,希望能共同撑起一把守护中华文化的伞,让更多人了解都锦生,了解西湖绸伞,喜欢杭州文化。”

展览不仅是实物展示,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现场通过影像、文献与口述史料,让观众得以触摸那段岁月的温度。

自1957年起,都锦生丝织厂伞部工场划归杭州绸伞厂,西湖绸伞便逐渐“自立门户”。如今,都锦生织锦(杭州织锦技艺)和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两项技艺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再度携手,不仅是“前缘”的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通过复原历史、推出创新作品,展览让公众看到传统工艺在新时代中的新可能。


“再续前缘”都锦生与西湖绸伞创新特展现场。人民网 陈陆洵摄

“非遗技艺的生命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王中华表示,未来,都锦生将继续探索与西湖绸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合作路径,让传统技艺走进当代生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正如“锦上花”的寓意一般,守护历史记忆的同时,也为文化注入新的光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