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知名测评人陈震近期连续三条微博为华为乾崑ADS 4.0“站台”,直言“现阶段这套辅助驾驶系统,比绝大多数人开的要更靠谱”,这番评价瞬间引发网友热议——一边是车主认同“用着顺手”,一边是质疑声“敢说事故全责吗”“到底是不是L3”,华为这套智驾系统到底成色如何?
陈震的夸赞并非空泛之词,而是给出了具体场景支撑:首先是“路权明确”,在复杂路口能清晰判断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通行优先级,避免抢道或让行犹豫;其次解决了不少司机的“驾驶陋习”,比如不会像新手那样龟速占道,也不会因路怒出现频繁变道、加塞等操作;更关键的是“稳定性”,系统不会走神、疲劳,面对突发情况反应更及时,就连停车入库这种细节,也能做到不越线、不压线,精准度远超不少手动驾驶。他还提到曾遇到突发状况,华为ADS 4.0“处理得很丝滑”,侧面印证了系统的应急能力。
从用户反馈来看,部分已体验过的车主表示认可。有车主称自己用的3.3.2版本就很顺手,升级到4.0后,在城市道路跟车、高速自动变道等场景下,“干预频率越来越低”;还有人觉得,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这套系统能大幅降低驾驶疲劳,“堵车时不用一直踩油门刹车,轻松多了”。这些实际使用体验,也让陈震的评价多了几分说服力。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网友的质疑集中在三点。一是“级别认定”,不少人追问“到底是L2还是L3”,有网友直接指出“现在宣传的是有条件L3,但实际还没达到完全L3标准”,毕竟此前八部门才刚放开L3准入,具体到华为这套系统的合规性与责任界定,目前仍不明确;二是“事故责任”,有网友犀利提问“华子敢承诺智驾出问题负全责吗”,认为比起测评人的夸赞,厂商明确的责任兜底更重要,“出了事找谁,这才是关键”;三是“真实事故率”,有人质疑“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敢评价ADS每天出现的事故问题吗”,觉得测评过于片面,忽略了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拿出陈震过往的测评经历“调侃”,比如之前夸完尊界S800像劳斯莱斯,转头就提了闪灵,质疑“是不是收了充值才夸”;也有人觉得“说你爱听的就是真话,不爱听的就是充值”,对测评的客观性提出质疑。但支持陈震的人则反驳“没摸过车的别乱带节奏”,认为实际体验过才能评价,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否定系统优势。
其实华为乾崑ADS 4.0的争议,本质是当前智能驾驶行业的缩影——技术快速迭代,但法规、责任界定仍滞后,消费者既期待智驾带来的便利,又担心安全与责任问题。对华为来说,陈震的夸赞是对技术的认可,但要真正打消用户顾虑,还需要更明确的责任承诺、更透明的事故处理机制,以及持续优化系统稳定性;对消费者而言,理性看待测评很重要,既不用盲目迷信“比人靠谱”的说法,也不必完全否定智驾的进步,毕竟辅助驾驶的核心是“帮人开车”,而非“替代人开车”。
未来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逐步落地,华为ADS 4.0能否真正迈入“有条件自动驾驶”行列,事故责任如何划分,或许会有更清晰的答案。而现在,这场“靠谱与否”的争论,更像是给行业提了个醒:智能驾驶要赢得市场,不仅需要技术硬实力,更需要让用户“放心”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