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图瓦+上海交响乐团,中国首演《沃采克》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4 14:33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沃采克》是世界上第一部用无调性音乐写成的歌剧,1927年至1936年曾连续上演166场,创造了20世纪大型严肃歌剧演出场次的最高记录。

公演100周年之际,这部歌剧将在中国首演,填补国内歌剧演出历史上的一个空白。

10月11日,迪图瓦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音乐会版”。7天后,“全舞台版”首秀北京国际音乐节,同样由上海交响乐团演绎。


迪图瓦和上海交响乐团


迪图瓦在排练现场

无调性歌剧的开山之作

贝尔格的《沃采克》取材于剧作家毕希纳的《沃伊采克》,以1821年发生在德国的一起真实谋杀事件为蓝本。

歌剧以底层小人物沃采克为主角,讲述他所遭遇的压迫、欺骗,直至杀戮。堪称病态的剧情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黑暗一面。音乐上违背了古典的写作技法与追求悦耳的审美习惯,用阴郁的无调性音乐制造紧张的氛围,用“念唱”刻画人物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贝尔格放弃了所谓的音乐“美”,拒绝在特殊的时代,艺术沦为人们麻痹享乐的工具,而是将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悲剧缩影呈示于众,警醒“装睡”的人们。

“我大大震惊于这位温柔、怯懦的青年,竟有勇气冒这种招灾之险创作了《沃采克》,一部好像不能入乐的奇特的悲剧性歌剧。”以无调性作曲著称的勋伯格感慨。

一战背景之下,德国当局以违背伦理道德为由禁演《沃采克》,共产主义一侧的人们又认为它是“资产阶级”的艺术而抵制。

1925年,《沃采克》在柏林首演。虽然引发了诸多争议并遭到各路人“围剿”,但在1927年至1936年间,它总共上演166场,创造了20世纪大型严肃歌剧演出场次的最高记录。

1951年、1971年、1972年,《沃采克》三度登台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足迹还延伸到美洲的科隆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等。阿巴多、小泽征尔、巴伦博伊姆等皆录制过唱片,汉斯·格拉夫指挥休斯顿交响乐团的录音曾于2018年斩获格莱美奖。

时至今日,这部歌剧仍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演,也成为考验乐团实力的试金石。


余隆和迪图瓦、孙一凡讨论《沃采克》总谱


迪图瓦的《沃采克》总谱

国庆迪图瓦带你读总谱

策划新乐季时,音乐总监余隆有意引入该作的中国首演,填补国内歌剧演出历史上的一个空白。

因为难度高,《沃采克》准备的周期要比平时的音乐会长很多。早在4月,余隆便和迪图瓦、驻团指挥孙一凡一起,讨论《沃采克》的总谱,研究作品细节,以及合唱团、小乐队、大乐队排练的日程安排。近半年,虽然不在上海,迪图瓦一直和乐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9月11日,孙一凡和演奏家们开始第一次排练。那是一个在酒馆剧情中演奏的小乐队,包括小提琴、单簧管、大号、手风琴和古典吉他。

“无调性音乐通常被称为‘票房毒药’,很多听众觉得它尖锐刺耳,难以忍受。但对贝尔格这样的表现主义作曲家来说,无调性是最好的工具。”孙一凡希望,观众可以带着“开放的耳朵”,来聆听这部伟大作品。

国庆期间,上海交响乐团特别策划了“迪图瓦带你读总谱”活动,由迪图瓦和孙一凡担任嘉宾,从《沃采克》的文本和乐谱出发,分享他们的艺术见解与排演心得,面对面带领乐迷深度走进这部划时代巨作。

近年来,理查·施特劳斯《伊莱克特拉》《莎乐美》、乔治·本杰明《切肤之痛》、斯特拉文斯基《浪子的历程》、格什温《波吉与贝丝》等一批歌剧杰作,均由上海交响乐团以“音乐会版”或“半舞台版”的形式在中国首演。

作为多年老友,迪图瓦与上海交响乐团更是造就了许多 “神演现场”,《伊莱克特拉》《莎乐美》均由迪图瓦执棒上交首度亮相中国。


迪图瓦在排练现场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