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课,我让学生们拿笔写几个简单的字,想看看他们的写字水平。结果这一看,差点没把我吓得笔都掉了!好几个孩子的“横”写得像折尺,歪歪扭扭,起笔收笔特别夸张,像是硬要把字写得花里胡哨。我问了问,果然不出所料,这些孩子暑假都报了书法培训班,学了点起笔收笔的技巧,可惜没掌握好,写出来的字反而怪模怪样。
我教低年级语文和写字课,平时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们写字的基本功。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手还没力气,脑子也还没完全跟得上,写字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工程。那些书法班教的起笔、顿笔、收笔,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对小学生来说,太复杂了。他们连笔都握不稳,哪能弄明白这些花样?结果呢,学了半天,字没写好,反而把简单的“横”写成了折尺形状,怪不得让人看着别扭。
我问了几个学生,他们说书法班老师教他们写“横”要先顿一下,再慢慢运笔,最后还要收得漂亮。听起来挺规范,可这些孩子才七八岁,哪懂什么叫“运笔”?他们手腕还没力气,写字全靠手指头硬撑,肌肉根本跟不上。结果就是,老师教的那些技巧,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模仿,写出来的字像画画,横不像横,竖不像竖。
其实,低年级孩子学写字,最重要的不是追求书法家的范儿,而是把基础打牢。拿“横”来说,孩子们得先明白,横就是一条平平的直线,不能写成波浪,也不能写成上翘下翘的弧线。我在课堂上会直接告诉他们:“横要像你们走路,稳稳当当,不能东倒西歪。”这样一说,孩子们就懂了,马上能联想到生活里的场景,写起来也更有感觉。
还有一点,孩子们得知道,横不是完全平的,得稍微左低右高,就像咱们平时走路,路稍微有点坡度,写字也得有点“坡”。但这坡不能太夸张,不然字就歪了。我教他们的时候,会在黑板上画一条横,然后拿尺子比一比,让他们看清楚,横的“坡”是怎么回事。孩子们一看就明白,写的时候也会注意。
再说说起笔和收笔的事儿。书法班教的那些起笔、顿笔,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太早了。他们的手还没练出肌肉记忆,硬让他们顿笔,只会把字写得更乱。我的方法很简单:起笔别想太多,把铅笔放纸上,直接开始写。收笔呢,长横稍微顿一下,短横直接停笔就行。比如写个“三”,我让孩子们先学会三个横的长短不一样,第二个横得在中间,空白也要留得匀称。简单几句话,他们就知道怎么写了。
为什么我不建议低年级孩子上书法班?道理很简单。孩子们的脑子和手还没发育好,理解不了复杂的技巧。就像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跑步,步子还没迈稳,跑起来肯定摔跤。书法班教的东西,很多是从毛笔字里来的,可小学生哪用过毛笔?他们拿的是铅笔,硬套毛笔的写法,根本不合适。结果呢,字没写好,还浪费时间,家长还得花不少钱。
我教写字,喜欢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比如,写字就像搭积木,得先把一块块积木放对位置,字才会好看。孩子们听了这话,眼睛都亮了,觉得写字没那么难了。我还会让他们多练几个字,比如“田”“日”“月”这些,笔画简单,结构清楚。练上几十个字,他们就能摸到点门道,知道笔画该放哪儿,字的结构该怎么搭。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据统计,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手指小肌肉群协调性,大概要到8岁左右才开始稳定。这时候让他们练复杂的书法技巧,效果肯定不好。相反,从简单的笔画练起,比如横、竖、撇、捺,孩子们更容易上手。教育部也有规定,低年级写字教学得注重规范性和实用性,而不是追求艺术性。这不就是说,写字得先写对,再写好吗?
我有个学生,叫小明,去年刚上一年级,字写得乱七八糟。后来我让他每天练5个字,每个字写10遍,重点是横平竖直,结构清楚。不到一个月,他的字就有了模样,连家长都说:“这字看着顺眼多了!”这说明啥?写字不用花里胡哨,基础打好了,字自然就好看。
再说个例子,写“永”字。这个字有八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折、钩、提全都有。我教孩子们写“永”,会让他们先看清楚每种笔画的长短和位置。比如,横要短而稳,竖要长而直,撇要像树枝斜着伸出去。孩子们练着练着,就发现字的“骨架”其实是有规律的。练到几十个字,他们就能自己琢磨出怎么写好看了。
当然,也不是说书法班一点用没有。等孩子们大了,手有劲了,脑子也灵活了,再去学点书法技巧,肯定有帮助。但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把字写整齐、写清楚。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好,再考虑装修的事儿。写字也是这个理,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书法的事儿以后再说。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规律。每个字的笔画、结构,都像拼图,找对了位置,字就漂亮了。我常跟学生说:“写字就像摆桌子上的碗筷,得整齐,不然吃饭都不香。”孩子们一听就乐,写字的时候也更认真了。只要用心练上百来个字,他们就能感觉到,字的笔画该怎么放,结构该怎么搭,慢慢就有了自己的节奏。
写字这事儿,说到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把字写得清楚、好看,方便交流。就像咱们平时说话,得让人听明白,写字也得让人看得懂。家长们也别急着让孩子学高深的书法,先把基础打好,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