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生教师节送鲜花被弃校门口,教育局回应:不能武断处理学生的情感表达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3 22:41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教师节是学生向教师传递感恩之情的重要节日,一束鲜花、一张贺卡往往承载着学生对老师的朴素敬意。然而在 2025 年 9 月 10 日教师节当天,江苏徐州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却出现了令人争议的一幕:学生准备送给老师的鲜花被禁止带入校园,部分鲜花被丢弃在学校门口的马路边。这一情况引发家长不解与讨论,随后当地教育局介入回应,强调既要避免攀比浪费,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如何在管理规范与情感尊重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此次事件的核心焦点。

一、事件发生:教师节清晨,鲜花被拦在校门外

9 月 10 日清晨,初秋的阳光带着微凉的暖意洒在江苏徐州贾汪区的街道上,大吴中心小学门口渐渐热闹起来。穿着校服的学生们背着书包,手里大多捧着一束束包装精美的鲜花 —— 有娇艳的玫瑰、清新的百合,还有色彩缤纷的康乃馨,这些都是孩子们提前和家长一起挑选的,准备在教师节当天送给自己的老师,表达感谢。

然而,当学生们走到学校门口时,却被值守的保安拦了下来。保安站在学校大门入口处,手里拿着扩音喇叭,高声向排队入校的学生和送学家长提醒:“学校规定,鲜花不能带入校园,请大家不要把花带进去!” 这一突然的提醒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随后变得有些混乱。

有的学生愣住了,手里紧紧攥着鲜花,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家长上前与保安沟通,询问为何不能带花入校,保安则重复表示是 “学校规定”,没有更多解释。随着时间推移,无法带入校园的鲜花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在家长的无奈劝说下,只能将鲜花放在学校门口的马路边 —— 起初只是零星几束,后来逐渐堆成了一小片,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在路边格外显眼,与教师节的温馨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现场有家长用手机拍摄下这一幕,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马路边的鲜花有的还保持着新鲜,有的包装纸被风吹得微微晃动,偶尔有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这些被丢弃的鲜花。一位送学家长在视频中无奈地说道:“孩子昨天晚上特意跟我一起选的花,说要送给班主任,结果今天不让带进去,这不是让孩子的心意白费了吗?”

二、家长反应:不解 “一刀切”,认为扼杀学生感恩心

事件发生后,不少家长表达了对学校做法的不解与不满。在大吴中心小学附近的家长等候区,几位家长聚集在一起讨论此事。一位家长手里还拿着孩子没送出去的康乃馨,语气中带着无奈:“献花是孩子对老师朴素情感的表达,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学校为什么要一刀切禁止呢?”

另一位家长则担心此举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知道教师节要感谢老师,主动提出送花,这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机会。现在学校不让带进去,孩子回来问我‘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的礼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感觉反而给孩子传递了不好的信号。”

还有家长提到,此前学校并未提前通知禁止带鲜花入校,导致家长和孩子都做了准备,最后却只能将鲜花丢弃,造成浪费。“如果学校早有规定,我们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比如让孩子亲手做贺卡,这样既环保又有意义。现在临时禁止,让大家都很被动。”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表示理解学校的初衷。一位家长说:“可能学校是担心家长之间互相攀比,有的送很贵的花,有的送普通的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落差。但禁止所有鲜花,确实有点太绝对了,应该有更灵活的方式。”

家长们的讨论很快扩散到社交平台,相关视频和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留言支持家长:“教师节送花是传统,关键在于心意,不是价格,学校不该剥夺孩子表达感谢的权利。” 也有网友认为学校管理需要改进:“避免攀比可以制定规则,比如规定只能送手工制品或小额鲜花,而不是直接禁止,这样太生硬了。”

三、教育局回应:出于纪律要求,将提醒学校合理处理

9 月 10 日当天,针对大吴中心小学禁止学生带鲜花入校的情况,贾汪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之所以禁止鲜花入校,主要是出于纪律要求,核心目的是防止家长之间出现攀比行为,避免过度消费造成浪费,同时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之前有学校反映,部分家长在教师节会送比较贵重的礼物,比如高价鲜花、礼盒等,容易引发其他家长跟风,形成不良风气。” 教育局工作人员解释,为了遏制这种趋势,部分学校会出台相关规定,限制贵重物品入校,“但我们强调,不能因为防止攀比,就完全否定学生的情感表达。”

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教育局认为 “10 块钱、20 到 30 块钱的花可以收”,这类价格亲民的鲜花更多承载的是学生的心意,不属于需要禁止的贵重物品;而对于价格过高的鲜花礼盒、奢侈品等,则应严格禁止,避免给家长带来经济压力,也防止在学生中形成攀比心理。

同时,教育局工作人员提到,已经注意到大吴中心小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尽快提醒涉事学校 “以合适方式处理” 学生送花事宜,“不能武断对待学生的情感表达,要在规范管理和尊重心意之间找到平衡。比如可以在学校门口设置临时接收点,由老师统一收取鲜花后,在课堂上或校园里进行展示,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鲜花被浪费。”

当被问及是否能联系到涉事学校了解具体情况时,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截至回应时,大吴中心小学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暂时无法直接与学校沟通,但会通过其他渠道将教育局的要求传达给学校,确保后续类似情况能得到更合理的处理。

四、事件背后:平衡管理与情感,探索更优庆祝方式

这起 “鲜花被弃校门口” 事件,看似是一次简单的校园管理争议,实则反映出教师节庆祝方式中 “规范” 与 “情感” 之间的普遍矛盾。一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防止教师节变成 “送礼节”,避免攀比之风蔓延,减轻家长和教师的负担,这是维护教育公平与纯净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送花、手写贺卡等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禁止可能会扼杀学生的情感表达意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探索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教师节庆祝方式。有的学校组织 “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朗诵、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祝福;有的学校开展 “我为老师做件事” 活动,鼓励学生帮老师整理讲台、打扫办公室,用实际行动传递感谢;还有的学校通过线上平台,让学生录制祝福视频,既环保又能让更多老师感受到心意。这些方式既避免了物质攀比,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对于大吴中心小学而言,此次事件或许也是一次改进管理方式的契机。如何在提前告知家长规定、明确可接受的礼物范围、合理处理学生送的礼物等方面做得更细致,如何让管理措施既符合纪律要求,又能保护学生的感恩之心,是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师节庆祝方式的优化。有教育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出台更具体的指导意见,明确教师节期间 “可接受的礼物类型” 和 “禁止的行为”,为学校提供清晰的管理依据;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前告知相关规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营造健康、温馨的教师节氛围。

来源:FM904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