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在8月播出,在嘉宾中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字:
她不是最红的女明星,但她可能是近年来,
最真实展示“心理康复全过程的人”——马思纯。
“马思纯在花少乖成这样了”上了热搜。
她主张有话直说,勇敢讲出自己的用药情况,并且很细心地照顾其他嘉宾,展示出来的温柔细腻的性格很难不被圈粉。
马思纯的勇气:允许自己“难看”
因为吃药导致变胖,被说“发福”,
她坦诚患了抑郁症,被质疑“炒作”,
她情绪外露,被嘲“矫情”,
可她依然不说“我很好”,
而是直言“我病了”。
在一个人人都在演“过得不错”的时代,
马思纯的“不漂亮”,
反而成了一种稀缺的真实。
我们太擅长“假装好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我们不是坚强,
是怕暴露脆弱后,被判定为“不够好”。
于是我们学会:
❌情绪来了,压下去
❌痛苦来了,藏起来
❌崩了,自己修,修不好就躲
我们追求的不是“真实”,而是“看起来正常”。
允许自己不完美的活着
马思纯的可贵,是做了一件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
公开承认:“我还没好。”
在综艺《看我的生活》中,她说靠吃药来控制情绪。吃药后三天胖了八斤,情绪最差时身体会变得僵硬、腿软。
从床走到房门口都走不过去,感觉非常无助,不停地气喘,连眼睛也看不见。
大张伟在演播室看马思纯早起的状态,说:“看她感觉又年轻又老,莫名有一种老态,像四十多岁偏五十的状态。”
所以她不是等自己痊愈了、瘦了才出现大众视角,
而是选择站出来,活在阳光下,真实体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状态。
她不是榜样,她是“同类”
马思纯的意义,不是作为一个患抑郁症的明星,她有多勇敢,她只是让我们知道——
这个世界上,有人和你一样:害怕、情绪不稳定、吃药、自救、变胖、被误解、被嘲讽,但依然在努力生活。
她会鼓励抑郁症网友,鼓励他们去看医生,打破病耻感。
面对变胖的舆论偏见,她呼吁“美不应该被设限,健康更重要”。
她不是“你要成为的人”,而是“你不必成为别人”的证明。
最后想说:
我们不需要更多“完美受害者”,
不需要更多“逆袭女英雄”。
我们需要的,
是允许一个人:
可以病着,可以胖,可以敏感,
可以情绪外露,可以恢复得很慢——
我们要允许自己,以不完美的方式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