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首席文臣”张昭金印首次展出!六朝博物馆上新37件/套展品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3 14:06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标志着三国落幕的铭文砖、千年前的罗马玻璃杯……十一假期即将到来,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一大波必看文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总计37件/套文物在“六朝历史文明”展线中闪亮登场,其中30件/套为首次亮相六朝博物馆。这个假期速来打卡吧!



最受关注:张昭墓出土最重磅文物首次展出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2024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官宣在南京发现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昭家族墓,一时间三国迷们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此次六朝博物馆“上新”,张昭墓中出土的两枚金印首次面向公众展出,被放在博物馆“六朝帝都”展厅“六朝人交往”展柜中。


两枚龟纽金印个头不大,观展时如果不注意,还真有可能一扫而过。六朝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尹知博介绍:“这两枚金印是张昭墓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仔细看,你会发现金印上分别刻有“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印文与《三国志》中“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的记载一致,“同样是吴国重臣,相比确认朱然身份的名刺、确认丁奉身份的买地券,这两枚金印就是确认张昭身份的关键证据。”


尹知博透露,从材质、造型、印文内容来看,张昭墓出土金印极有可能是张昭生前使用的官印。“魏晋时期高等级官印多为龟钮金印,边长约为当时的一寸,就是现在的2.3到2.5厘米,经测量,这两枚印均为2.4厘米左右。张昭身份等级较高,符合赠以本官(爵)印绶随葬要求。”

这两枚金印有什么用途?专家们也进行了推测,尹知博说,根据印文内容,金印是用在封泥上的。如今,它们与同一展柜中的封检一起,讲述着当时人们传递信件的机制与手段。


两块铭文砖,见证三国的落幕

看过了金光闪闪的张昭金印,也别错过“六朝帝都”展厅里两块灰扑扑的文字砖。尹知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两块砖也是本次新展出的文物。

两块砖出土于南京江宁索墅西晋墓,砖侧有模印文字,文字内容连读为“……大岁庚子晋平吴天下太平”。这里的庚子年即太康元年(280年)。这一年,西晋灭吴,三国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铭文砖上的“晋平吴”记录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而其后的“天下太平”则表达着当时人对于国家统一和平的渴望。“这两块文字砖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却是标注三国时代落幕的重要文物。此前还到国外进行过展出。”


据悉,此次展览“上新”,还在二楼画像砖展柜中新增了胡人画像砖。尹知博说,该画像砖出土于铁心桥王家湾东晋墓,砖面可见一头戴尖帽的典型胡人形象,为研究东晋时期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

1600多年前,罗马玻璃杯顺丝路来到南京

当今时代,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早已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司空见惯的物品。不过,如果放在1600多年前,你看不上眼的玻璃杯可是绝对的奢侈品。如果这个玻璃杯还是进口的,足以证明主人的家庭实力和社会地位。

六朝博物馆“六朝帝都”展厅中,单独展示了一件来自南京象山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7号墓的玻璃杯。

尹知博介绍,象山7号墓共出土两件玻璃杯,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玻璃器中的精品。其中,男棺前端出土的玻璃杯泛黄绿色,整体较为完整。女棺前端的玻璃杯为浅黄褐色,出土时被压在一件铜鐎斗之下,较为破碎,经过修复专家的妙手,才恢复了本来状态。“我们这次展出的就是女棺前端出土的玻璃杯,平时也是较少对外展出的。”


更为传奇的是,这两件玻璃杯还是来自罗马的“进口货”。“中国古代进口玻璃器主要包括罗马玻璃、萨珊玻璃和伊斯兰玻璃。当时国产玻璃器成分以铅钡为主,而进口产品以钠钙为主。”尹知博说,这两件玻璃杯无论从器型、研磨技法,还是成分都指向了罗马玻璃,其产地应在地中海地区。


从地中海到当时的建康城,两件玻璃杯大约曾走过丝绸之路。正如西晋潘尼在《琉璃碗赋》中写道:“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其由来也阻远,其所托也幽深……”从千年前丝绸之路的商队,到六朝博物馆的一个展柜,穿越千年罗马玻璃杯中盛满了历史。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文颖/文 钱念秋/摄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