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毁约式涨价,价差易算诚信难补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2 22:32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近日,湖南黄女士的遭遇戳中了国庆出行者的痛点:通过平台以160元预订的酒店,被商家以“调价错误”为由强制取消,同款房型转眼涨至600多元,近乎原价的4倍。无独有偶,苏州李女士516元的订单10分钟内遭取消,重订价飙升至927元,商家直言低价房源本就是“引流手段”。

黄金周未至,两起相似的纠纷撕开了住宿行业的诚信裂缝——当契约精神让位于短期暴利,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旅游市场的长期根基。这种“先低价引流,再毁约涨价”的操作,本质是商家与平台合谋的违约套利。

酒店将责任推给平台定价失误,平台以“补偿有限”敷衍消费者,看似互不担责,实则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将成本转嫁给已规划好行程的消费者。法律人士指出,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并支付成功后,即与平台或酒店形成了有效的合同关系,平台或酒店以“价格错误”“房源不足”等非不可抗力原因单方面取消订单,与黄女士遭遇的“调错价格”说辞如出一辙,本质都是违约行为,需承担赔偿责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乱象发生在监管与法律日趋完善的背景下。现实中,消费者仍面临维权困局:异地酒店取证难、平台与商家互相推诿,50元立减金、160元差价补偿等“解决方案”,与消费者被迫承担的数百元价差相比杯水车薪。直到媒体介入,才调整补偿方案,暴露了企业自律的缺失和被动监管的尴尬。

平台的监管缺位是乱象蔓延的关键推手。作为连接消费者与商家的枢纽,平台既享有佣金收益,就应履行审核义务。但从客服对“是否强制取消订单”的含糊其辞,到对商家“引流”行为的放任不管,可见部分平台将流量优先于责任。

对此,需多管齐下。监管部门可建立黄金周消费纠纷快速响应通道;平台应完善信用惩戒制度,对恶意取消订单的商家暂停合作并公开曝光;更重要的是落实惩罚性赔偿,让三倍赔偿条款从“纸面权利”变为“维权利器”。

国庆中秋黄金周本是消费活力的集中释放期,酒店房价随供需波动属市场规律,但借违约实现涨价则突破了商业底线。160元到600元的价差尚可计算,而诚信失守造成的消费信任危机,才是旅游市场最输不起的成本。唯有让契约精神硬起来、监管手段实起来,才能让消费者的出行之路真正顺畅起来。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耿伟杰)

编辑:张亭旺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都市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