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四川德阳举行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水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星堆文明是独特的、唯一的,但“任何一个文化都不是静止的”。
李水城表示,外来文化的迁徙互动与当地土著形成了宝墩文化,这之后,成都平原与外来文化的互动没有停止。三星堆出现的陶盉、铜牌等,也是从北边的洮河流域下来的。一直到秦定巴蜀,成都平原都与其他地区保持交往。
三星堆是中国青铜文明最突出代表
李水城说,三星堆是一个惊世大发现,是中国青铜文明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代表。就全世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青铜铸造、艺术造型、人的审美,包括原始宗教的领域,都有独特的创造性,“其他地方找不到这个东西,它是唯一的,也是独特的”。
▲李水城
“但三星堆有很多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李水城表示,很多东西的来源,包括跟中原、长江中游、西南地区的关系,以及对东南亚的影响,都需要继续深入讨论。
李水城进一步解释,任何一个文化都不是静止的,它都会跟周围地区发生联系。就像今天有一个世界贸易系统,或者有一个全球化的系统。他说,人类不断在迁徙互动,“迁徙是人类的一个天性,或者说是一个常态。”
三星堆文化出现的陶盉、铜牌等,都是从北边的洮河流域下来的,洮河流域进入到岷江上游,然后再到三星堆,这些是有考古证据的。
▲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彩绘
到了战国以后,虽然巴蜀已经形成了,但是东边的楚、北边的秦都一直在争成都平原。最后是秦战胜了楚,秦定巴蜀,占据了这个富庶的后方。在秦的征服统一过程中,巴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地区有丰厚的资源,天府之国形成以后,有大量的粮食、盐及其它贵重物资。
“后来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实际上一直跟外边的人都有交往。”李水城说,从宝墩文化开始,成都平原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宝墩文化以前,成都平原可能不适合居住”
上世纪80年代初,李水城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四川工作了三年。他当时觉得很奇怪,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这么优越的地理环境,怎么会没有早期文化?
这个疑惑一直到1995年以后,随着宝墩文化的几个古城的发现才解开。李水城说,其实上世纪80年代发掘三星堆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宝墩文化的东西,“但那两个坑出来以后,把所有的东西都都给掩盖了,这些‘烂陶片’,不被关注。”
但宝墩文化出现的年代距今约4500年,为什么这么晚才出现?
▲考古工作者复原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村落形态
李水城推测,4500年前的成都平原,可能是河湖密布的地带,不适合人类生存,“你看成都平原像个大水盆似的,从周围地区山上流来的水,都汇聚到平原。”
那为何后来又出现了宝墩文化?
“我觉得可能出现了一次大的气候环境事件,导致水位下降,有些高地露出来了。”李水城说,这时候人们开始筑城,筑城的目的不是为了防范外敌,而是为了防水。早期南方的城,防水都非常关键,包括良渚古城,长江中游发现的一些古城,都找到了防水的证据。
李水城表示,宝墩文化在距今4500年形成,是从中原、西北地区下来了一支仰韶文化和后继的马家窑文化,他们进入到这个地区后,对成都平原造成了一定文化影响。同时期,从嘉陵江流域、陕南方向也过来了一批人。
“但不是说成都平原没有人,周边是有人的,但周边这些土著人不使用陶器。”李水城表示,当地土著人与彩陶文化的迁徙互动,共同形成了宝墩文化。
这之后,成都平原与周边的互动没有停止。
“三星堆与金沙是一体的、连续的”
对于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关系。李水城表示,以往学界把两者看成是一个断裂的过程,就是三星堆这里覆灭了,然后跑金沙去了。
“现在研究证实,他们是连续的。”李水城说,三星堆晚期有金沙的东西,金沙早期有三星堆的东西,所以两者是一体的。所以现在有人就把两者连在一起叫一个文化,也就是三星堆—金沙文化。
李水城同时表示,如果说把三星堆作为一个古蜀国文明的中心的话,它确实在距今3100年左右的时候覆灭了,它覆灭后,剩余的人可能跑到金沙去了。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王明平
编辑张寻
审核 何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