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皇家菜园变身美学农场,9月开园,城里人新去处?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2 10:51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菜户营村要开全市第一个美学农场,9月就开门迎客了!这片农场可不是普通的菜地,而是把600年的“皇家菜园”历史和现代农业玩出了新花样。种菜、赏花、露营、研学,样样都有,简直是城里人的“乡愁乐园”。

农场在丰台区王佐镇佃起村,占地不小,规划得特别用心。村里人想得很清楚:不能光种菜,得让这地方既有文化又有看头。他们搞了个“一心两道七区N节点”的布局,听着复杂,其实就是把农场分成几个主题区域,核心是个叫“嘉蔬署中心”的地方。明朝时候,菜户营就是给皇宫种菜的“嘉蔬署”所在地,现在他们把这段历史搬出来,建了个中心,专门讲蔬菜种植的技术、环保知识,还有当地的非遗文化,比如太平鼓和空竹。

走进农场,你会发现这里一点不像传统菜地。路边开满向日葵,湖水波光粼粼,草地上还有帐篷,像大蝴蝶一样停在那儿。树林里鸟儿叫得欢,草丛里虫子也在哼小曲儿,偶尔还能看到野鸭和白鹭飞过天。蔬菜大棚里,瓜果长得生机勃勃,空气里都是清新的味道。村里人还弄了辆小火车,停在路边,既好看又能带游客逛,特别有意思。

农场里有两条大道,一条叫美学大道,一条叫研学大道。两条路两边都种了漂亮的花草,看着就让人心情好。美学大道旁边还有个“太阳田”景观,蔬菜种出花样,既能看还能学知识,特别适合带小孩来玩。研学大道那边,大棚的耳房建得像小房子,田园风满满,还能让人拍照拍个够。这两条路就像农场的“门面”,既实用又好看。

农场分了七个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主题。菜美学区,种的全是好看又好吃的蔬菜;果美学区,果树成片,摘果子能玩一天;森美学区,树林绿得像画;湖美学区,湖边散步别提多舒服了。还有亲子研学、户外露营等活动,想带家人来玩,或者公司团建,都能找到乐子。每个区都像一个小世界,逛一圈下来,感觉时间都不够用。

说起菜户营的历史,得追溯到600年前。明朝1407年,这里是给皇宫种菜的地方,叫“嘉蔬署”。那时候,菜户营的菜可是直接送进皇宫的,地位不一般。如今,村里人想把这段历史发扬光大,建了个“御菜园”的升级版——美学农场。他们希望这地方不只是个农场,更是能让城里人找到“家”的感觉,留住乡愁。

农场用上了不少高科技。整个园区有智能控制系统,能自动管理灌溉、温度这些事儿。传统农耕和现代科技结合,既环保又高效。比如,蔬菜大棚里用的是智慧农业技术,种菜省力又省水,还能让游客学到不少新知识。这种传统和现代的碰撞,让人觉得既接地气又很新鲜。

村里人干这件事,目标可不小。他们想把农场打造成全国休闲农业的标杆。丰台区这几年发展快,尤其是丽泽金融商务区就在旁边,菜户营村不想只做“后勤”,还想让城市里的人记得住乡土的味道。他们希望农场能成为新农人的孵化地,年轻人的打卡点,学生的研学园,甚至是团队活动的热门地。

建这个农场可不容易。从最开始的黄土一片,到现在道路平整、大棚升级、蔬菜结果,村里人花了不少心思。种菜、种花、搭帐篷、修路,每一步都干得踏实。农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9月开业后,肯定会吸引不少人来体验。数据上说,农场已经准备了上百种蔬菜和水果,还有几十种花草,游客能玩的项目超过20个,够丰富了吧?

菜户营村现在正从传统乡村变成现代化社区。城市发展快,但村里人没忘了根。他们想让大家在高楼大厦旁边,还能看到绿水青山,闻到泥土的香气。美学农场就是这个想法的落地,既是给游客的休闲地,也是给本地人的“精神家园”。这地方让人觉得,城市和乡村,其实可以靠得很近。

这农场还有个大目标:让农业有温度,让乡村有未来。600年的“皇家菜园”历史,不是摆在那儿当故事讲,而是要活在当下。村里人希望,游客来这里不光是玩一圈,还能感受到种地的快乐,了解农业的意义。以后,这里可能会成为北京人周末出游的首选,也可能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