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热泉真菌火了!从太空培养到酸奶,改写未来食品?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2 07:42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谁能想到,2009年NASA研究员马克·科祖巴尔在黄石国家公园干的一件事,居然给咱们未来吃什么指了条新路子。

当时他在一处热泉边缘,发现了层能在酸性热水里活下来的藻类薄膜,小心翼翼刮下来装无菌管里,本来是想找外星生命的线索,结果这玩意儿后来成了新型食品的“主角”。

说实话,黄石这地方早就不是第一次出“微生物明星”了。

早在1966年,科学家就在这儿发现过嗜热菌Thermusaquaticus,就靠它身上的酶,PCR技术才往前迈了一大步。

有了这个先例,科祖巴尔发现的这株真菌,虽然一开始没往食品上想,但后来的发展也不算完全“凭空冒出来”。

科祖巴尔拿到这株真菌后,博士阶段一直研究它。本来想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毕竟当时能源话题也热,可后来发现石油太便宜了,搞生物柴油根本没竞争力,无奈之下只能先搁置。

直到他遇到了对科学感兴趣的企业家托马斯·乔纳斯,俩人一聊,决定换个方向,试试做食品。

现在看,这步转方向的操作,真是选对了。

2018年,他们在芝加哥成立了Nature’sFynd公司,专门围绕这株“黄石丝状镰刀菌”(简称Fy)做文章。

团队在实验室里发现个大惊喜:就用糖和水,几天时间,这微生物就能长出一层蛋白质薄膜,而且里面含有人体必需的九种氨基酸。

更厉害的是,每盘培养出来的蛋白量,差不多等于25只鸡的蛋白量。

他们给这种技术起了个名,叫“液气表面发酵”,老实讲,这种不用占多少地、还省资源的生产方式,对食品行业来说,确实是个新思路。

Fy这东西的“可塑性”是真强,切碎了加点调料,就能变成素肉饼,吃起来能模拟肉的口感;加水搅和搅和,又能做成植物奶或者奶油奶酪,不管是早餐还是加餐都能用。

2021年,Nature’sFynd终于推出了第一款产品组合,素肉早餐饼和无奶奶油奶酪,还慢慢进了美国1000多家超市,连WholeFoods这种高端有机超市都有它的位置。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工厂选址,芝加哥南区有个历史挺久的联合牲畜交易所旧址,现在改成了他们35000平方英尺的工厂。

想想看,以前是搞传统畜牧业的地方,现在变成生产新型真菌蛋白的基地,这种“新旧交替”的感觉,还挺有象征意义的。

当然,光能做出来还不够,还得看它够不够环保。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24年做过项研究,说这种真菌蛋白生产,比养牛省了不少资源,排放也低很多。

而且不光环保,它还能登“大雅之堂”,法国有个三星餐厅的主厨埃里克·里佩尔,居然用Fy做高端料理,什么芝士蛋糕、冰淇淋都做出来了。

这一下就打破了“环保食品口感差”的印象,很显然,它不只是“能吃”,还能“好吃”,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

毕竟工厂就芝加哥这一家,产量有限,所以售价比传统肉类高。

在芝加哥的WholeFoods里,一包六个Fy素肉饼卖5.29美元,差不多是猪肉饼的两倍。

但乔纳斯有自己的坚持,他不乐意用廉价填充物稀释Fy的含量,一直让Fy当产品的核心成分。

说实话,虽然贵点,但这种不砸品质的做法,比为了降价偷工减料要实在多了,要是真掺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反而把这真菌的优势给丢了。

这几年,不光美国在搞这种微生物食品,其他国家也跟上了。

芬兰有个叫SolarFoods的公司,用海边的微生物开发出一种叫Solein的蛋白粉,2023年已经在新加坡推出了用它做的冰淇淋和意面;奥地利的Arkeon更专注,专门把微生物蛋白供应给运动饮料和能量棒行业。

搞不清是不是受了Fy的启发,但大家的核心思路都差不多,少用资源,多产蛋白,看来这确实是未来食品的一个大趋势。

Fy的“本事”还不止在地球能用,2022年,它被送到了国际空间站,在微重力环境下居然也培养成功了,还入围了NASA的“深空食物挑战”决赛。

NASA的项目负责人都说,这事儿让他们第一次真正重视真菌,觉得它能当太空食物。

想想看,以后宇航员在太空,说不定不用总吃压缩食品,能吃到这种新鲜培养的蛋白,还挺酷的。

而且这东西还被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看上了,投了钱。

这背后的原因也挺实在,现在赤道地区人口增长快,气候问题又总影响粮食生产,能在极端环境里生长的蛋白质来源,太重要了。

Nature’sFynd现在还在琢磨,把Fy用到非洲小农的饲料里,这样小农就不用总把粮食作物拿来喂牲口了,能缓解不少粮食压力。

2024年1月,他们又搞出了新东西,全球首款真菌酸奶,产品线越来越丰富。

同时,他们还没忘了黄石公园,利用自己研究微生物的优势,帮公园追踪那些威胁野生动物的病原体,还建了个微生物基因多样性数据库。

如此看来,这株从黄石来的真菌,不光能当食品,还能反过来帮发现它的地方做环保,这种“双向奔赴”还挺难得的。

托马斯·乔纳斯说过一句话:“昨天已成模糊,令人兴奋的是去创造明天。”

从黄石热泉边那一小块藻类薄膜,到现在餐桌上的酸奶、素肉饼,Fy的故事确实挺传奇的。

毫无疑问,它不光是一种新型食品原料,更让我们看到,微生物在科学和商业的结合下,能给未来食品行业带来多大的改变。

以后要是这种技术能普及开,不管是解决粮食危机,还是减轻环境压力,说不定都能帮上大忙。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