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是白露,别忘:吃1宝,喝2汤,尝3鲜,养好身体,安然度秋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2 02:11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9月7日是白露,别忘:吃1宝,喝2汤,尝3鲜,养好身体,安然度秋!

白露时节,秋风渐起,昼夜温差加大,正是调养身体的关键时期。民间素有"白露吃1宝,喝2汤,尝3鲜"的养生传统,这些看似简单的饮食习俗,实则蕴含着古人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传统美食背后的养生之道。

白露时节最该吃的"1宝"非红薯莫属。红薯素有"地下苹果"的美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这个时节的红薯经过夏季充足的阳光照射,淀粉充分转化为糖分,口感格外香甜。

蒸红薯是最能保留营养的吃法,将红薯洗净后直接上锅蒸熟,软糯香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红薯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帮助维护呼吸道黏膜健康,预防秋季易发的呼吸道疾病。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红薯能"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特别适合秋季进补。

说到"喝2汤",首推银耳莲子汤。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富含植物性胶质,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莲子则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将银耳提前泡发,与莲子、枸杞一同炖煮,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这道汤品口感滑润,特别适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银耳中的银耳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季节交替时饮用尤为适宜。

另一道养生汤品是山药排骨汤。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排骨则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质。将山药去皮切块,与焯过水的排骨、姜片一同炖煮至软烂。这道汤品不仅能补中益气,还能增强体质,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打下健康基础。清代食疗专著《随息居饮食谱》中就特别推荐秋季多食用山药以"补中益气,长肌肉,止泄泻"。

"尝3鲜"中的第一鲜是秋梨。白露时节的梨子汁多味甜,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可以直接生食,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

将梨去核后放入冰糖,隔水炖至梨肉透明。这道甜品对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干等症状有显著效果。元代医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就记载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是秋季养肺的佳品。

第二鲜是鲜枣。白露前后正是鲜枣成熟的季节,此时的枣子脆甜多汁,富含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每天适量食用鲜枣可以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

但需注意鲜枣性温,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胀,一般建议每天不超过10颗为宜。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指出枣能"补中益气,坚志强力",特别适合秋季进补。

第三鲜是菱角。白露时节菱角新鲜上市,肉质洁白脆嫩,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菱角可以水煮后直接食用,也可以与排骨同炖。菱角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还能利尿消肿,对预防秋乏很有帮助。清代医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菱角能"健脾止泻",是秋季调理脾胃的理想食材。

除了这些传统食材外,白露时节还需注意几个养生要点:首先,要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早晚温差大时要注意保暖;其次,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规律;再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最后,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悲秋"情绪影响健康。 在饮食调理方面,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防加重秋燥;少吃油腻煎炸食品,减轻肠胃负担;适量增加坚果类食物摄入,如核桃、杏仁等,以补充优质脂肪和维生素E;多喝水或淡茶,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白露时节也是许多时令蔬菜丰收的季节,如南瓜、芋头、莲藕等都值得推荐。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可以做成南瓜粥或蒸南瓜;芋头具有益胃宽肠的作用,可做成芋头烧肉或芋圆甜品;莲藕能清热生津,凉拌或炖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应季食材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帮助我们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古人云:"白露身不露。"这句话不仅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暖,更深层的含义是要我们在这个节气里学会收敛养藏,为冬季储备能量。通过"吃1宝,喝2汤,尝3鲜"这样的饮食调理,配合适当的生活作息,我们就能安然度过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期,迎接金秋的到来。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大自然的馈赠,用传统智慧滋养现代生活。记住这些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让健康伴随我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秋天。

关于白露时节的饮食禁忌,就分享到这里,白露时节,大家还有什么好的饮食方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