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场乡村健身系列活动在南川区头渡镇金山湖畔拉开序幕,悦耳山歌与拔河号子交织,游客朋友们一起健身打卡。24℃的南川金佛山178环线迎来了新一批自驾游游客。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佛山景区接待游客143.4万人次,比去年多了6.4%。渝厦高铁开通后,主城到南川只要15分钟,前来避暑的游客更是“爆棚”。这条串联14个乡镇的“避暑项链”,正用立体化的引客方式,重构山城人的消夏方式。
▲活动现场,游客朋友们一起健身打卡。南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立体旅游
引来153.26万辆自驾车
清晨,金山镇村民王福全在民宿露台晾晒床单,望向环线公路上绵延的车流。曾经感慨“好山水变不成钱袋子”的他,如今改造一新的3间客房日日满房。这得益于南川区摒弃“大水漫灌”式避暑游,精雕“生态+康养+文化”文旅IP,精准串联资源——山上布局特色运动擦亮名片,山下培育统一民宿集群与乡村集市。
立体发展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今年7月,金佛山飞行营地举办第二届航空运动邀请赛,翼装飞行者从直升机上俯冲而下,解锁高空心跳体验,也为山下头渡镇带来新客源。乡镇文旅集市中,小河面条、三角粑被抢购一空,商户周吕的冷萃茶在赛事结束1小时后售出200份。
截至8月初,178环线热门景点金佛山飞行营地迎客超2000人次;金山镇漂流项目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收入139.5万元,同比增长15%。全区层面,截至7月底,环线自驾车辆达153.26万辆次。这条环线正蜕变为村民“守着家赚钱”的产业线。
环线+高铁交通更方便
催生创业机遇
178环线不仅是路,更是充满机遇的创业舞台。
7月18日晚,金山镇特产展销区灯火通明,58岁的村民李淑琴忙着制作“网红油糍”。去年美食节一炮而红后,今年避暑季,她的摊位带火了村里生意:5个姐妹跟着干,日售300份油糍糍,收入比打工翻了两倍不止。环线客流,让更多类似的小摊成了村民“致富密码”。
环线串起14个乡镇,家门口的“金饭碗”故事越来越多:商户张弘渝返乡开特产店,借环线平台将金佛山方竹笋卖向全国;头渡镇联合医院开展义诊,健康服务成农旅新招牌;各村镇“村BA”赛场边土特产排长龙,玉台村篮球队队长乐道:“打球还能多卖腊肉!”
环线机遇叠加渝厦高铁开通,催生新业态:大观兴隆镇蓝莓基地迎来高铁研学团,采摘的蓝莓在环线企业加工线上变身高附加值冻干粉;头渡镇引进直升机开发“滨水休闲+山地运动”套餐,半年就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环线的人气,已化作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游客在金山镇体验当地美食。南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52项消夏活动
让更多游客变“长住客”
8月5日,金山镇中医药体验区艾草香萦绕,第三次来避暑的游客张丽正尝试三伏贴:“以前这里好山好水耍事少,没两天就想走。现在消夏活动不少,我也改变避暑计划,留在这儿长住。”
这种“暂居变长住”的转化,源于环线对游客体验的深耕:针对“吃饭单调”,沿线农家乐推出“九大碗”特色宴;解决“医疗不便”,中医诊疗进驻民宿区;丰富“活动单一”,各乡镇策划52项消夏活动,星空音乐会、溪降探险应运而生。
夜色中消夏体验更丰富:178“村晚”让南商广场变身怀旧音乐会,村干部牵小香猪走秀,老鹰茶摊前排长龙,“现场活动+线上销售”吸引6万直播观看,红玉西瓜销往全国;金佛山星河露营音乐会吸引各地游客。游客唐清杰在社交媒体上评价:“全家五日游花费比去外地省一半,体验丰富得多。”
数十场覆盖全时段的夏季活动,正把游客从早到晚“留下来”,将“过路客”转化为“过夜客”。178环线上的清凉经济,温度更低,但热度却在节节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