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50 年代,新疆于田的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装着百来个馕想去北京,那时候路远得吓人。谁能想到 70 年后,他的曾外孙女下午从于田坐飞机,晚上就到北京,再也不用带馕当干粮。以前从于田去民丰县,得在沙漠里熬 7 天 7 夜,现在开车 1 个多小时就到 —— 这就是新疆交通 70 年变化最真实的样子。
如今新疆的交通网越来越全:28 座民用机场数量全国最多,628 条航线像绳子似的,把新疆和外面连得紧紧的;铁路覆盖了全疆 80% 以上的县,公路铺得广,所有地州市都通了高速。以前那些难走的 “天险”,现在都成了好走的路。
交通方便了,新疆的好东西也能快速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喀什伽师县的新梅,24 小时就能到全国老百姓手里,还能卖到中亚、东南亚;库尔勒的香梨卖去了 20 多个国家,通关一点不耽误;阿克苏的杏李,也进了北京、上海的大超市 —— 以前藏在戈壁里的美味,现在大家都能尝到。
人与人的距离也拉近了。海拔 3258 米的高高原机场建成后,从祖国最西端飞乌鲁木齐只要 2 小时;和若铁路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让南疆 5 个从没通火车的县,终于能坐火车出门。还有中欧班列,一半多都从新疆出入境,把新疆和全世界连得更紧。
库尔班大叔当年 “只要毛驴不倒下,就能走到北京” 的执着,如今变成了火车欢跑、飞机穿梭的景象。70 年里,新疆完成了天大的交通变革,也跟着时代一步步进步,在天山脚下写就了一段壮丽的发展故事。
(文/人间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