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辞职创业13年,济南小厂成“小巨人”,却为何搬去浙江?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1 01:33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张赛28岁辞掉大公司的工作,回到老家济南创业,创立了翼菲科技。13年后,这家公司成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小巨人”,却突然搬到浙江玉环,还准备在香港上市。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

2012年,张赛带着梦想回到济南。他刚从清华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学位,又在大公司干了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创业初期,日子不好过,没有收入,全靠济南政府的200多万启动资金和免费办公场地撑着。有了这笔钱,翼菲科技才能专心研发机器人,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张赛常说,没有政府的支持,公司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

公司发展得不错,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22年赚了1.62亿元,2023年涨到2.01亿元,2024年更达到2.6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快30%。客户也越来越多,从2022年的69家,涨到2024年的275家,翻了四倍。他们的客户可不简单,包括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屏幕厂、新能源车厂,还有医药巨头。这些大厂用翼菲的机器人,说明产品真有两把刷子。

不过,赚钱归赚钱,翼菲科技却一直在亏钱。2022年亏了5755万元,2023年亏了1.11亿元,2024年亏了7149万元,三年来总共亏了2.38亿元。为什么亏?主要是花钱的地方太多。研发机器人需要大笔资金,2022到2024年,研发费分别是3420万元、3310万元和3870万元。销售和售后服务也烧钱,尤其是售后,2024年的开支比前一年翻了四倍,达到1200万元。这些钱花出去,短期内收不回来,账面上自然就红不了。

今年6月,翼菲科技突然把总部从济南搬到浙江玉环。为什么搬?答案可能在他们递交的港股上市申请里。玉环市政府出手阔气,先是投了1.4亿元给翼菲科技,又花1.1亿元买了公司16%的股份,成了大股东。这2.5亿元的资金,对翼菲科技来说是及时雨。毕竟,公司账上的现金只剩2290万元,还不够还银行贷款的。玉环的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让公司估值从21.4亿元蹿到36.04亿元,两个月涨了14.64亿元。

上市计划也透露出翼菲科技的野心。他们想用上市的钱干大事:30%用来研发新机器人,25%扩生产线,20%开拓海外市场,还有15%投供应链,剩下的补日常开支。现在他们的海外收入只占总收入的9.5%,但客户已经遍布20多个国家,包括欧洲、北美和东南亚。未来,他们想让更多外国工厂用上中国的机器人,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

张赛是翼菲科技的灵魂人物。他41岁,精力旺盛,不仅管公司,还抽空拿了个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他的老东家震雄集团干过注塑机设计,经验丰富,创业后还带走了两个同事一起干。除了张赛,公司还有年轻的高管,比如36岁的窦志远,24岁就当了部门经理,能力不容小觑。投资方的代表也进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帮着公司出谋划策。

不过,翼菲科技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的收入虽然涨,但大客户贡献的比例在降。2022年,最大的客户占了71%的收入,2024年降到23.7%。这说明公司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少了,但每个客户的平均订单金额也在掉,从235万元降到94万元。这可能跟市场竞争加剧有关,机器人行业越来越卷,价格战不好打。

还有个问题,翼菲科技的应收账款有点高。2024年,收入2.68亿元,但有一半是客户还没付的钱,账面上躺着1.37亿元的应收款。这意味着公司干了很多活,钱却没马上到手,现金流压力不小。加上银行贷款越借越多,2024年达到1.35亿元,账上现金却不够还,差了2300多万元的缺口。幸好有股东担保贷款,不然公司日子更难过。

翼菲科技的毛利率也有点坐过山车。2022年是26.7%,2023年掉到18.3%,2024年又回升到26.5%。机器人本身的毛利涨得快,2024年达到35.6%,因为用了更多国产零件,成本降了。但解决方案的毛利却不太稳定,最高28.6%,最低20%。这说明造机器人比定制方案更赚钱,但公司目前八成收入还是靠解决方案。

这么一家有技术、有客户的公司,为什么亏钱还敢上市?其实,机器人行业烧钱是常态。研发新产品、抢市场、建生产线,哪样不要钱?翼菲科技的客户名单里,有全球顶尖的企业,说明他们的技术过硬。亏钱不代表没前途,相反,他们手握4亿元的订单,未来有希望翻身。上市就是为了筹钱,把规模做大,把技术做强。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2023年,全国卖了28.3万台机器人,山东的目标是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翼菲科技抓住了这个风口。他们的机器人让工厂更智能,成本更低,比如有的客户用了一年后就回了本。这种实打实的价值,让翼菲科技在市场上站稳了脚。

从济南到玉环,翼菲科技的搬迁像是一次大胆的跳跃。张赛和他的团队,带着技术、客户和梦想,想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上市能不能成?未来能不能赚大钱?这些问题没人能打包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翼菲科技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努力和潜力。你觉得,他们能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头羊吗?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