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大合唱》: 延安窑洞中飞出的钢铁战歌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30 12:35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爱国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以歌为号,以笔为枪,踏上信仰之路、理想之路。在延安的窑洞里,诗人公木与音乐家郑律成共同写下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不朽的旋律——《八路军大合唱》,鼓舞和激励了无数革命先驱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1938年8月15日,从延安鲁艺刚刚毕业的作曲家郑律成,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1939年春,年轻的郑律成受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影响,决定创作《八路军大合唱》。他找到诗人公木商议创作。很快,他们确定了一起创作“大合唱”的设想。



1939年,《八路军大合唱》创作完成后,由鲁艺音乐系油印成册,并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进行专场演奏。在抗战的烽火中,嘹亮的歌声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延安,传唱到塞北高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鼓舞着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其中一首《八路军进行曲》,就连国民党的部队也唱得格外响亮。


从太行山麓到边区战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首从延安窑洞中飞出的钢铁战歌,始终化作刺向敌人的钢刀、擂响战士冲锋的战鼓、激励军民全面建设的冲锋号角。1946年,《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被中央军委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编辑: 丁桃

责编: 张艳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