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夺冠采访背后,暴露了全红婵的真实处境,孙颖莎说对了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30 03:31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既生婵,何生汐”。

自东京奥运一战成名,陈芋汐与全红婵的名字就被牢牢绑定在一起。

两人曾并肩夺冠,如今却各自走上不同的竞技赛道。

当外界将她们从搭档变为对手,将成绩转为矛盾,夹在质疑与比较之中的这段关系,是否还能如初般稳固?

1

全红婵缺席世锦赛,掌敏洁接替了她的位置和陈芋汐组队参加女子双人十米台的比赛。

两人仅仅配合两个月,就在世锦赛上以断崖式的优势一举夺金,实现了中国队在世锦赛该项目14连冠的纪录。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新搭档之间的配合度,动作的精准性,心理承压能力,全都需要时间打磨。

而掌敏洁在短时间内填补了全红婵的空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了“全陈组合”并非不可替代。

陈芋汐适应新搭档的速度让人惊讶。

曾经她是那个站在全红婵身边的小姑娘,在东京奥运会以40多分的差距败下阵来。

那时的全红婵,年仅14岁,三跳满分,水花几近消失。

“天才少女”这个词像光环一样紧紧罩在她的身上。

但这种光环,从来都不是保护伞,更像是一种令人透不过气的束缚。

四年过去,陈芋汐凭借自身的稳定和自律,一步步拉近了和全红婵的距离,直到今天,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赛后的采访中,她淡然讲述着从2019年第一次被选入国家队的那份激动和如今全红婵缺席独自一人扛起大旗的压力。

话语平静,却掩不住一种内在的坚韧,她说:“现在回想,都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好厉害。”

她回忆起那段从最后一名做起的岁月,而现在的她已经是面对各种搭档,始终可以保持稳定输出的运动员。

从张家齐,到全红婵,再到掌敏洁,陈芋汐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从边缘选手到核心选手的蜕变。

而这份沉稳背后,映射的却是全红婵的黯淡时刻。

2

外界一直以为全红婵的退赛,是因为旧伤复发。

实际上,她的伤病问题早已反复出现,腰伤、膝盖劳损、手腕软骨磨损,这些都不是一日之疾。

医生早在东京奥运后就提出建议:必须调养。

但她不愿停下。

连续三年高强度训练,加之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增长了七厘米,体重也上涨了七公斤。

在跳水这项对身体比例极度敏感的项目里,这些微小变化都可能改变空中姿态、打破入水角度、影响水花控制。

“发育关”和“体重关”,是所有女跳水运动员都逃不开的考验。

全红婵并非个例,但她曾经的天赋表现让人忽视了这一点。

当网友惊讶于她体型的变化时,其实那只是一个普通少女成长的正常节奏。

而正是这份“普通”,被外界解读成了“堕落”、“不自律”。

与此同时,质疑声从未停止。

有人指责她退赛是“怕输”,有人说她被陈芋汐“反超”,还有人揣测她再也回不到巅峰。

质疑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狠。

但这其中,没人知道她的脚踝韧带已多次拉伤,没人记得她曾在巴黎奥运带伤坚持到最后一跳。

每一次退赛,都是在无法承受训练量后做出的艰难决定。

即便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

即使无法上场,她也在场边观看比赛,默默记录每一个细节。

康复期间,她一度选择回家钓鱼、摘荔枝放松心情,却被误解为“不务正业”。

但事实上,她每天仍保持六小时训练时间,引体向上的次数不断增长,体重也在逐步控制之中。

这一切并非为回应质疑,只是为了不让那个曾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的自己白费努力。

3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之后,全红婵感受到的变化,并不仅限于身体,更多的,是情绪上的。

她在采访中轻声问:“如果不是冠军,还有人会喜欢我吗?”

这不是一句撒娇,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安。

身处在“饭圈化”逐渐渗入体育领域的今天,运动员已难以像过去那样专注训练。

她们不只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更成了公众期待的情绪出口。

一旦表现不如预期,情绪反弹就会集中爆发。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关系,原本是并肩作战、彼此成就。

从初出茅庐到一起搭档夺冠,两人互相扶持、互相依赖。

全红婵说过,单人比赛她会紧张,身边有陈芋汐才会安心。

而陈芋汐也说过,她不擅表达,身体不适时全红婵会帮她和教练沟通。

但如今,类似“内斗”、“撕裂”、“抢夺主力位置”的猜测,却频繁占据热搜。

两人之间原本纯粹的关系,被成人世界强行灌注了竞争意味。

她们不再是单纯的运动员,而是情绪价值和胜负期待的载体。

这种“神化运动员”的风气,早已让人疲惫。

不只全红婵,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也经历过类似的时刻。

WTT美国赛止步16强后,她的教练遭到网络攻击。

最终她本人不得不站出来回应:“赢了什么都好,输了也请理解,拒绝神化运动员。”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全红婵与陈芋汐。

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在于胜负的绝对,而在于运动员能否在高压之下保持初心。

那些曾被“封神”的选手,在走下领奖台之后,同样也要面对受伤、落选、退赛、被误解。

他们是人,不是符号。

陈芋汐夺冠后的那句“感觉非常圆满”,不只是对冠军的总结,也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

她已经从曾经那个“千年老二”的角色中走了出来,用稳定性和耐力接过了国家队主力的重担。

她证明了自己不仅能适应搭档变化,还能在压力下保持高水准输出。

而全红婵,现在正站在十字路口。

她不再是被捧上天的小姑娘,而是一个要面对体能瓶颈、身体发育、伤病压力、公众质疑的成年选手。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成长,从天赋型选手转变为技术型、意志型选手,是每一位成功运动员都要走的路。

她正在学会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强,她不仅要用跳水动作征服世界,还要用意志力赢得自己的尊严。

教练陈若琳和总教练周继红都没有对她表现出任何急迫。

而全红婵需要做的,不是回应每一条评论,而是让自己重新投入节奏。

一个人重新启程时,不需要声张,只需要走得坚定。

全红婵,正在用她自己的方式,重新走向跳台。

结语

赛场上,没有永远的赢者,只有不断适应、不断前行的追梦者。

给陈芋汐掌声,也给全红婵时间。

游泳世锦赛|14连冠!盐城姑娘掌敏洁搭档陈芋汐女子双人十米台夺金——扬子晚报

陈芋汐回应搭档不是全红婵了:我需要扛起更大的责任——四川观察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