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双料影帝新片「自毁形象」让观众集体破防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9 23:35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来源:艺非凡微信号: efifan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不合格的流量明星,

最合格的年轻影帝。

最近,《东极岛》上映,硬汉“阿赑(bì)”闯入大众视野。

他的身上充满了海盗后代的野性与血性,眼神中满是倔强和蛮横。


▲ 《东极岛》片段

而他的扮演者,正是当年的“白月光”小公爷——朱一龙。

在《东极岛》中,他完全改头换面。有人说“朱一龙,好恐怖的可塑性。”

确实,这个从籍籍无名的小角色一路蜕变成如今最年轻的金鸡百花双料影帝,朱一龙全靠脚踏实地。


▲ 朱一龙

01

站在海风里的阿赑

在电影《东极岛》里,朱一龙饰演的渔民阿赑,并不是生来就带着英雄光环的人。

他野、他滑、他会躲事,也会怕死。


导演管虎给了他两个关键词——“野性”和“血性”,这是阿赑身上一直流淌的底色,也是朱一龙必须先吞下去、再释放出来的力量。

为了演好阿赑,朱一龙先从外形上“动刀”:

晒黑、塑形、在烈日下走遍东极岛的山路,只为了站在山顶那一刻能真正“入体”。


《东极岛》有大量水下戏,这一次朱一龙挑战的是自由潜水——没有任何辅助设备,全凭呼吸、肢体和心理的掌控。

拍摄前,他和吴磊每天训练,学着在9米深的水里做游戏、玩石头剪刀布,让身体先学会放松,才能在表演时沉得住气、收得住情。


朱一龙说,水下的松弛感来之不易,“如果在拍的时候还要分心顾安全,那就没法进入角色了。”

他觉得,《东极岛》不仅是一次表演上的挑战,也是中国工业化电影的一次展示。

“我们需要多元的类型走出去,让别人看到我们在思考什么、在做什么。”


从《河边的错误》到这部大规模工业电影,朱一龙希望用不同的作品破除刻板印象,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电影人。

杀青那天,朱一龙刚完成最后一场水下戏,情绪和体力都被掏空,导演的“杀青”声像是隔着海水传来,他甚至没反应过来。

直到看见导演也跳进水里庆祝,他才猛地回神,笑着松了口气——那是与阿赑正式告别的时刻。


回到北京,他罕见地在家“躺平”了几天。

以往的杀青,他换身衣服、剪个头发,就能迅速与角色分离;但这一次,阿赑的影子像海盐一样残留在他的皮肤上,冲不掉,抹不去。


朱一龙说,这些年,他越来越难彻底“清空”自己。

角色的痕迹如细尘一般落在他的生活轨迹上,让“回到自己”这件事变得模糊——可或许,这也是他愿意一次次投入的原因。

02

十年冷板凳的耐心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上,朱一龙有点“异类”。

他不擅长在镁光灯下抢话筒,不习惯在综艺里卖萌取乐,也不太懂得用热搜和话题制造关注。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合格”的明星,一路逆流而上。

朱一龙能走到今天,并不是因为运气特别好,而是靠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不断打磨的实力。

在北电的四年,他几乎没缺过早功。


每天早晨五点多,天还没亮,他就去操场练台词、练形体。

有的同学会偷懒,他却总是最早到、最后走。

那时候,他不知道这些练习能不能带来机会,但他明白,不努力,就连等待的资格都没有。


毕业后,他进入的并不是大公司,而是一家小到几乎没人知道的经纪公司。

最初接到的多是低成本的数字电影,像《再生缘》《宋朝灰姑娘》《绅士大盗》《鬼门关》这样的片子。


▲ 《新萧十一郎》剧照

这些作品或许并未带给他多少关注度,但他仍然在一次次拍摄中磨着演技。

那几年,他跑过无数次试镜,也无数次被拒绝。


▲ 《新边城浪子》剧照

有人劝他:“你条件不错,不如去上综艺,先混个脸熟。”

可朱一龙固执地摇头——他害怕自己的表演被观众用流量明星的眼光去衡量。

直到《芈月传》,他才第一次在国民度高的电视剧里被注意到。


▲ 《芈月传》剧照

成年嬴稷因俊美扮相引起热议,让观众记住了他的眼神。

03

流量与作品之间的平衡

2018年,《镇魂》成了朱一龙事业的分水岭。

那一年,他一人分饰沈巍、黑袍使和夜尊三角,一夜爆红,粉丝量飙升,热搜不断。


▲ 《镇魂》片段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他翻开人生新篇章的最好机会,可以借着热度上综艺、接代言、拍商业片,快速赚到第一桶金。

但朱一龙偏偏反其道而行。


他推掉了大量综艺和广告邀约,几乎全年泡在剧组。

爆红后不久,他接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齐衡,一个单纯痴情、却注定与心爱之人错过的少年。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片段

戏播出后,很多观众为这个“齐小公爷”叹息不已,也第一次开始认真去找朱一龙的其他作品。

凭借这个角色,朱一龙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后来他投入到《我的真朋友》拍摄中,饰演外冷内热、疏离克制的室内设计师井然。

爆款角色屡次引发观众热议,也让他稳住了自己演员的定位。


朱一龙一直明白,流量会消散,留下的只有作品。

这种清醒在娱乐圈并不常见,尤其是在一个刚刚爆红的演员身上。

04

一次彻底的转身

《人生大事》是朱一龙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

在这部电影中,他完全抛下了过去在观众心中“温润如玉”的印象,变成了一个寸头、穿背心、踩拖鞋、嘴里还带着口音的殡葬师莫三妹。


▲ 《人生大事》片段

刚见到朱一龙本人的时候,导演刘江江甚至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太干净、太安静了?”

可一进组,朱一龙便用细节消除了所有人的担心。


影片中,他手里接过一包烟,用烧纸钱的火点着,边走边骂骂咧咧,两三个镜头,就让观众信服地相信,这就是莫三妹。

这一次的转型,并不容易。

莫三妹的性格粗粝,情感层次复杂,既有市井气息,又有内心深处的温情和孤独。


朱一龙在表演时没有用力过猛,而是通过细小的动作、眼神、停顿,把人物的变化一点点展现出来。

从吊儿郎当的混混,到懂得责任、与家人和解的成熟男人。

影片上映后,不仅收获了17亿票房,更让朱一龙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站在领奖台上,他有些手足无措地说:“我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能站在这里。”

这份惊喜背后,是他十多年一步步走出来的路。

没有背景,没有捷径,只有持续的积累和自我要求。

05

在角色里“消失”

朱一龙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从不急着让观众看到“朱一龙”本人,而是让观众先看到角色。

在《重启之极海听雷》里,他饰演的小三爷吴邪,既有年轻时的机灵,也有经历风雨后的疲惫和执着。


▲ 《重启之极海听雷》片段

朱一龙刻意放缓语速,让人物的心境沉下来。

观众能感受到,他演的不是剧本上的吴邪,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叛逆者》中的林楠笙,是他表演的另一次高光。

人物从青涩稚嫩的特工学员,一步步走进敌人的心脏地带,经历背叛、信任、抉择与牺牲,最终成为信念坚定的地下工作者。


▲ 《叛逆者》片段

朱一龙在不同阶段的表演有细腻的递进,让角色的成长弧光清晰可感。

这种在角色里“消失”的能力,让他不再只是观众心中的“齐小公爷”或“沈巍”,而是一个可以不断变形的演员。


拿到金鸡奖影帝之后,朱一龙的选择依然很克制。

他主演的《消失的她》成为悬疑片市场的票房黑马,展现了他在商业片中的可塑性;


▲ 《消失的她》片段

而《河边的错误》则回归文艺片,挑战更加抽象、心理化的表演方式。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自己在不同类型的作品里都能试一试,哪怕有的观众不喜欢,也要让自己走出去。”


《河边的错误》剧照

这种不依赖单一标签的勇气,是他保持创作活力的重要原因。

06

性格里的慢热与真诚

朱一龙不是一个容易“熟络”的人。

在很多合作过的导演眼里,他性格内向、话不多,和热衷炒话题、制造话题的娱乐圈气质并不相符。

拍《叛逆者》时,导演曾说:“朱一龙每天来片场都很安静,下了戏也不会刻意去交际,他更多时间都在琢磨角色。”


他的慢热不是疏离,而是谨慎。

朱一龙在剧组有个习惯:收工之后,还会一个人留下来看当天的拍摄素材。

这并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为了找到角色还可以更真实的地方。

拍《重启之极海听雷》时,他饰演的吴邪需要大量动作戏和情绪爆发戏。


有一场雨夜奔跑的戏,他连续拍了六七遍,回看后觉得情绪不够,又主动申请再来一次。

导演笑着说:“这个演员有点笨,不知道留点力气给第二天。”

但朱一龙坚持,“戏拍完了,就没有机会再补。”

在拍摄《人生大事》时,他为了学会真实的殡葬流程,提前去跟着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实习了半个月。

抬棺、化妆、安慰家属……他都亲自体验。

正是这些体验,让莫三妹这个角色不只是“演出来”的,而是活生生地走进了观众心里。

和朱一龙合作过的演员,都很少用夸张的形容词来评价他,更多的是“认真”“靠谱”“敬业”。


▲ 《河边的错误》剧照

这种“安静的投入”,让他在圈内赢得了口碑,也让不少导演在选角时主动想到他。

07

慢行者的路

朱一龙的观众群体很特别。

他们中有因为《镇魂》入坑的年轻观众,也有因为《知否》喜欢上他的中年观众,还有被《人生大事》感动的普通影迷。

这些观众的共识是:他在作品里总是很真诚。


即使有人批评他有些角色“太安稳”“缺乏突破”,大多数人依然愿意给他时间。

因为他们看得出,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类型——从古装到现代,从偶像剧到悬疑片,从商业片到文艺片。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朱一龙的演艺道路,不像流量演员那样火光冲天,而更像是一条长坡——缓慢、稳定,但足够坚实。”

不同的作品,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也让他保持了创作的新鲜感。


面对外界的期待和质疑,朱一龙的态度始终平和:“观众会喜欢一个演员,是因为角色打动了他们;观众会离开,也是因为角色不能打动他们。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角色演好。”

这种克制与清醒,让他更像一位“慢行者”。


他不追求快速爆红的捷径,而是在每一步里打下坚实的地基。

08

长坡厚雪

在一个人设可以瞬间建立、瞬间崩塌的时代,朱一龙很少去经营自己在公众眼中的形象。

这种“不主动营业”的做法,可能会让他失去一些短期曝光的机会,但却赢得了更长久的信任。


朱一龙的演艺道路,很像一句投资界的老话——“长期主义”。

目前,朱一龙作为第一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达73.08亿元,主演电影累计票房突破120亿元。

他曾在采访中说:“做演员这件事,我愿意用一辈子去尝试。”

这种话听上去很老派,却也真诚。


在浮躁的名利场,朱一龙的存在,就像一块安静的石头,不张扬、不急躁,却在时间的冲刷下,慢慢显露出属于自己的棱角和光泽。

未来的路还很长,他或许不会永远站在流量的中心,但他会一直出现在观众的银幕上,用一个又一个角色告诉大家:

好演员,值得等待。

如果可以,请进入视频,点个关注


喜欢视频就点一下“赞”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