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气象浓缩于“一粒稻种”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9 23:12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重庆垫江:

数智气象浓缩于“一粒稻种”

郭若水谢婧芸

本报通讯 员 郭若水谢婧芸

“胡大哥,明天开始,可能会不时有雨,最后一批稻子可要抓紧收割晾晒咯!”

8月27日,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的田野上,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水稻制种大户胡小强在收到气象部门的提醒后,正和工作人员一起,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

站在田边,看着农机在金色的稻海中“航行”,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我这100多亩地,是大丰收!和去年相比,亩产直接翻了一番。”

胡小强的丰收,正是垫江水稻制种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而这背后,离不开垫江县气象部门以数智气象赋能农业避灾增效的不懈努力。

水稻制种,与普通水稻种植不同,它以生产优质杂交种子为目标,需严格把控花期相遇、高效授粉等技术环节。垫江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是重庆市唯一的水稻制种县,常年开展水稻制种2万亩以上,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400万公斤以上。

然而,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期,都面临气象挑战:4月至5月播种期低温或高温会影响出苗率,6月暴雨洪涝威胁作物生长,7月抽穗扬花期需抢抓上午10至12时的黄金授粉时段,而暴雨、大风或35℃以上高温均可能导致减产。

针对制种产业痛点,去年,县气象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委开始打造水稻智慧制种平台,构建覆盖播种、生长、授粉、收割全周期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

到今年6月,平台已整合1个物候观测站、2个六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3个实景观测站的数据,实现实时监测田间温湿度、风速等参数,并适时向农户推送精准服务。

“过去靠经验‘看天吃饭’,现在靠数据科学决策。”对于这种变化,胡小强深有体会。

今年7月,水稻制种进入扬花关键时期。然而,连续高温加上偶尔“偷袭”的强对流天气,让授粉窗口期“转瞬即逝”。正在心急如焚之时,气象部门的预报让他定了神。

根据预报,胡小强提前联系了植保无人机开展辅助授粉。最终在上午的黄金时段,无人机抓住降雨间隙起飞,旋翼掀起的气流精准翻动稻浪,父本花粉随风扑向母本稻穗,转瞬便实现高效授粉。

不仅仅是预报服务,目前,县气象局联合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县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基本建成了涵盖专家队伍、数据支撑、精细指标、产品体系、系统平台、服务效益的水稻制种“六有”气象服务体系。当地不仅研发出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等灾害风险预警和施肥、打药等气象适宜模型,还通过数据接口、服务系统、农业天气通、数字标牌等形式,建立了涵盖实况监测、农事农时、风险预警、应对措施等业务架构,成功打造4个具有地方辨识度的水稻制种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基地。

“我们还会继续与各方深度合作,深化播期气象条件、‘亲本优选’试验等研究,力争实现从‘经验播种’到‘精准定制’的跨越。”垫江县气象局副局长陈施吉信心满满。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