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眼中的国内辅助驾驶第一梯队:这些车型凭什么入围?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6 22:04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辅助驾驶能力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之一,而汽车领域资深博主陈震的试驾评价,往往被视为行业参考的重要风向标。近期,他通过多条动态分享了对国内辅助驾驶第一梯队的判断,涉及极氪、小鹏、华为(含阿维塔)、长城坦克、蔚小理等多个品牌及车型,其观点既展现了行业技术进展,也引发了关于“第一梯队标准”的热烈讨论。

从陈震的试驾反馈来看,多款车型凭借实打实的场景表现入围“第一梯队”。2025年9月,他在体验长城坦克500 Hi4-Z的辅助驾驶后明确表示“第一梯队妥妥没问题”,简洁的评价背后,是对这款车型在复杂路况下辅助能力的认可;更早之前的3月,他深度测试了搭载“浩瀚智驾2.0”的极氪009,完成了从杭州到宁波135公里的行程,覆盖城市道路与高速路段(除收费站外全程由智驾系统操控),并感慨“极氪在智驾方面的进步的确非常大”,直言其“坐稳第一梯队”。而在2024年底,陈震提到“提小鹏X9、等阿维塔07,基本集齐国内辅助驾驶第一梯队”,将小鹏与华为生态下的阿维塔纳入核心阵营,同时默认蔚来、理想的主流车型具备同等竞争力。

这些入围车型的共性,在于突破了“高速智驾”的单一场景,向更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延伸。极氪009的135公里跨城试驾、坦克500 Hi4-Z未明确提及但隐含的多路况适配,都印证了当前第一梯队辅助驾驶的核心能力——不仅能在高速上实现跟车、变道、避障,还能应对城市中的红绿灯识别、行人横穿、路口转弯等复杂场景,接管次数大幅减少,实用性显著提升。正如陈震在动态中未明说却贯穿始终的评价标准:“能让用户放心交权”的系统,才算得上真正的第一梯队。

不过,陈震的观点也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议,争议焦点集中在“第一梯队的门槛的究竟是什么”。有网友认同其判断,补充“华为和理想是塔尖,有足够多的服务器和通信支撑,能跑更多AI大模型,未来会过渡到世界模型”,认为技术底座的强弱才是核心差距;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看法,觉得“第一梯队人满为患”,当前多数主流品牌辅助驾驶“基本能力都有,拉开差距要靠稳定性和极限场景表现”;还有部分网友持怀疑态度,调侃“给钱就是第一梯队”“充值震”,质疑评测的客观性。此外,关于特斯拉、小米是否该入围的讨论也从未停歇,有人觉得“特斯拉该在第一梯队”,也有人认为“按小米标准算第一梯队,那门槛就太低了”。

这些争议恰恰反映了当前国内辅助驾驶行业的现状:技术快速迭代,标准尚未统一,消费者认知存在差异。陈震的“主观第一梯队”虽带有个人试驾体验的局限性,却也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份直观的参考——在选择辅助驾驶车型时,不必盲目追逐“第一梯队”的标签,更应关注车型在自己常走的路况下的实际表现:比如高频通勤路线是城市还是高速?是否需要应对复杂路口?系统的接管逻辑是否符合驾驶习惯?

随着极氪、小鹏、华为等品牌持续迭代智驾系统,长城、理想等不断补全场景能力,国内辅助驾驶第一梯队的竞争还将愈发激烈。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竞争无疑是利好——未来会有更多“能打”的智驾车型出现,让智能化真正从“噱头”变成“日常刚需”。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