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土木建筑设计与管理赛道总决赛争夺赛中,芜湖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队带来的“科技赋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外墙面数智化改造”项目斩获金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学校十年专业建设改革的集中检验,更彰显了产教深度融合在培养智能建造时代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中的关键作用。
一、十年磨一剑,构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面对土建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需求的深刻变革,学校自2016年起联合安徽建工集团、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等2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历经“问题诊断-试点探索-全面实施-推广应用”四阶段攻坚,创新构建“三维融合、五共驱动”智能建造人才实践教育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实践教学从传统孤立到智能闭环、校企合作从浅层结合到深度融合的三大根本性转变。
三维融合:通过产业引领、数智赋能、多元协同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建立"产业技术-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动态映射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融入《BIM技术应用》《数字孪生与智慧运维》等前沿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五共驱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五共驱动机制,激发校企双方的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达成共赢局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学校教科研影响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该模式破解了传统土建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产业断层”的痛点,相关成果获2023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在长三角地区20余所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二、产教协同,立体化攻坚成就金奖
本次大赛夺冠是学校土建专业系统化改革的水到渠成。
1.顶层设计强保障 学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成立由校企专家组成的土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智能建造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12门核心课程,实现“课堂即工地、作业即产品”。
2.备赛过程显韧性 面对赛事规则动态调整,指导团队创新采用“敏捷开发”模式,通过多轮方案迭代,将多项先进智能建造技术融入参赛作品:①数字化体检——运用红外热像技术精准检测病害;②精准建模——结合BIM和三维激光扫描创建三维模型;③科学计算——利用能耗分析模拟和选材量化,优化节能材料选择;④智能深化——通过BIM可视化编程和排版精细定位,优化设计与实施路径。
3.校企资源深度整合 安徽铭能保温科技无偿提供新型保温材料,团队在真实施工场景中完成作品打磨,最终呈现的“科技赋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外墙面数智化改造”方案因“技术前瞻性+落地可行性”获评委高度评价。
三、深化改革,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此次突破标志着学校土建专业建设迈入3.0阶段:
1.教学创新:建成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省施工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省级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智慧测量》等4门省级教学示范课程。
2.师资赋能:通过“教师企业实践积分制”,累计选派25名教师赴中安徽建工等企业进行挂职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
3.服务升级:在芜湖市住建局主导下,与合作企业共建“全国城市更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数智技术赋能。
“金奖不是终点,而是智能建造2.0时代的起点。”学校将继续深化专业教育改革,校企产教融合,力争到2030年建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芜湖样板”。
结语
从1983年芜湖联合大学起步,到如今站上世界技能竞技舞台,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用四十年探索诠释了“产教融合铸金匠”的办学真谛。当获奖团队在领奖台上展开印有校训“崇德、尚能、务实、创新”的旗帜时,这场胜利不仅属于一所学校的土建专业,更昭示着中国职业教育在智能建造时代破局突围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