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3到M3,宝马如何用“克制”设计破解电动化困局?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5 20:05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当“大鼻孔”设计引发全网热议时,宝马却悄然开启了一场设计的“静默革命”。从慕尼黑测试场传来的谍照显示,全新Neue Klasse M车型正以更克制的姿态回归——缩小的双肾格栅、锐利的自适应LED大灯与流线型车身轮廓,构成了一种“静中带动”的视觉语言。这背后,是宝马设计总监Adrian van Hooydonk对市场反馈的精准把握:中国消费者虽偏爱“大气”设计,但过度的夸张已引发审美疲劳,而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需求又要求前脸集成更多传感器,如何平衡这两者成为关键。

数据显示,宝马在推广大格栅设计后,中国市场的销量反而逆势增长。2021年,宝马集团在中国交付超84.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近9%,其中7系、X7等大格栅车型功不可没。但范·霍伊东克坦言,这种设计并非单纯迎合市场,更承载着智能驾驶的技术使命——大尺寸格栅已成为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的“集成平台”,在新能源车型上,封闭式格栅下隐藏着关乎驾驶安全的“数字大脑”。

如今,Neue Klasse M车型正试图在“克制”与“激进”间找到新平衡。电动M3将保留3.0T双涡轮六缸发动机并引入轻混系统,配合四电机平台实现13,269lb-ft扭矩;而i3轿车则采用更纤细的格栅与水平灯带,向宝马经典车型1600和2002致敬。这种设计语言的转变,既是对过去“巨型格栅”争议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的前瞻布局。

技术层面,第六代eDrive技术通过圆柱电芯提升能量密度,支持10分钟补能300公里;800V高压平台与V2G反向充电功能,让电动M车型在性能与实用性间实现突破。宝马自建的电芯技术中心更确保从研发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宁德时代与亿纬锂能的加入则保障了产能与成本控制。

这场设计的“静默革命”,本质是宝马对市场、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它既保留了M系列“生于赛道”的性能基因,又通过设计语言的迭代,回应了消费者对“优雅与激进并存”的期待。当电动M3的声浪逐渐被电机低鸣取代,当大格栅从“视觉焦点”变为“功能载体”,宝马正在用“克制”的设计,书写属于未来的性能传奇。

你更倾向传统燃油M的咆哮还是电动M的静谧?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选择!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