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首届城市更新发展大会——2025城市更新、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更新分会、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上海新民社区传媒有限公司、建筑时报社、《神州・建设・设计》杂志共同承办。
紧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中央“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部署,四家主办单位充分发挥在城市建设、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及新闻传播领域的行业优势,以“探索城市更新路径、弘扬历史文化风貌、服务民生发展需求”为目标,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格局,助力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长远发展。
大会伊始,上海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马静与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理事长冯经明分别发表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未来作了展望。随后,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作为协办单位代表致辞,强调了城市更新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主题报告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万勇教授以“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展望与思考”为题 ,深入剖析了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发展大计,作为超大城市代表,上海率先将中央政策落地为具体行动:颁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成立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统筹平台,并涌现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更新实践。在上海城市更新案例实践与思考的分享环节,设计类、施工类、建设类的城市更新优质项目代表进行了精彩分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汪孝安,以“体系构建”为核心,结合早期建筑师历史遗存案例,分享城市更新“提质增效”路径;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副总工、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城市更新公司副总经理谷志旺,介绍“数字赋能上海音乐厅保护修缮与预防性维保”实践,展现科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助力;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亦锋,则以“百年老市府焕新”为例,分享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成功模式。
“上海市城市更新优质项目励选颁证仪式”在大会现场举行。据悉,此次优质项目励选历经多轮严格筛选,最终综合选出 42个优质项目,项目涵盖城市空间综合提升、绿化景观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公共配套完善、水环境治理五大类别,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标杆样本”。
“张园一期工程”入选历史文化保护类优质项目,其设计执行负责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院总建筑师刘寄珂告诉记者,被称作“石库门艺术博物馆”的张园融汇了28类风格的历史建筑,在完整保护里弄肌理特征、地上面积不变的限制下,更新团队采取向下发展的策略,开拓地下空间的同时,和周边交通组织融合,具有创新和示范意义。
“最美街角(南昌大楼、钟和公寓、淮海坊一期)”入选历史文化保护类优质项目,在坚守“修旧如旧”的前提下,永业集团把三个项目作为衡复历史风貌区内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建筑本体、沿街立面、公共空间以及景观环境进行统筹规划,既保证了区域风貌的和谐统一,又突出了“最美街角”的整体意象。永业集团卢湾公房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永业集团在严格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重点对房屋承重等构件进行修缮维护、外立面进行风貌修复,对内部老旧设施进行针对性修缮更新,实现历史文脉传承与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的双重效果,彰显城市温度、提升物业管理精细化水平。
“上海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入选城市公共空间综合提升类优质项目,该项目打造了精致的公共开放体系,在狭窄空间置入漫步与跑步道,实现了跑骑结合、立体观景、滨河漫步、运动串接的功能复合。此外,对于沿途基础设施与建构筑物,采用景观建筑一体化策略,将城市基础设施与休憩服务功能结合,建构筑物形态语汇充分融合建筑、结构、景观美学,形成多个公共空间亮点。
圆桌交流环节,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担任主持人,与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方及媒体方代表共同就“城市更新、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各方代表各抒己见,为城市更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
大会最后,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会长陈启伟、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会长叶卫东、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顾伟华分别作总结发言,并一致表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推动行业资源整合,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据了解,为扩大大会及优质项目影响力,主办方同步启动多项成果推广举措:编制《上海市城市更新优质项目作品集》,系统记录标杆项目经验,在大会序厅举办 “上海市城市更新优质项目成果展”,并计划以巡展形式走进华建集团、建工集团、同济设计等行业龙头企业及 2025 年“城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