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车才开两年,国七又要来了?”北京车主老陈在4S店维修间盯着报价单手直抖——因尾气排放超标,更换三元催化器要花6800元,而他的车二手估价已跌至10万以下。这并非个例。随着国七排放标准制定加速,一场针对燃油车的“环保绞杀”已悄然启动。
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宣布启动国七标准制定,预计2027年发布、2030年全面实施。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排放法规,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从国六的35mg/km压至30mg/km以下,颗粒物排放降低40%,甚至首次监管刹车片磨损、轮胎颗粒物等非尾气排放。
更致命的是,国七首次将新能源汽车纳入监管,要求电池耐久性、制动环保性达标,实现“全车型覆盖”。这意味着燃油车需叠加更多后处理装置,而电车也需提升技术门槛。
为满足国七要求,燃油车需新增电加热催化剂、强化颗粒捕捉器,后处理系统成本占比从国六的15%飙升至25%。以15万元家用车为例,仅排放系统就要增加3.75万元成本。
重卡领域更夸张——柴油卡车需加装DOC+ccSCR+DPF系统,单车成本暴涨5万至9万元。上汽研究院专家透露:“开发国七发动机,研发成本暴涨300%,尾气装置体积增大40%”。
限行扩围:郑州、深圳已延长燃油车错峰限行时间,北京拟对国三车六环内禁行;
残值崩盘:燃油车三年保值率从65%跌至52%,二手车商直言“收油车像接飞刀”;
年检暴雷:柴油车一次性检测通过率不足30%,大排量车陷入“维修黑洞”。
同时,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报废国四车买电车补贴2万元,买油车仅补1.5万元。政策天平已明显倾斜。
尽管电车面临电池衰减、保险涨价等问题,但油车的困境更为紧迫——国七可能成为压垮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数据显示,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1%,而油车份额萎缩至30%以下。业内预测,2030年后燃油车或将退守至特种车辆领域,主流市场将由混动和纯电车型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