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那时的皖南,吴侬越韵
三国吴宫闱宴乐图漆案。
春秋兽面纹青铜句鑃。
古往今来,吴文化与越文化究竟在安徽历史长河中激起了怎样的波澜?此次安徽“百大镇馆之宝”中,有哪些吴越文化的涟漪?记者专访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知名吴越文化研究学者程义。
随着程义先生的讲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吴越风华的年代。吴王光剑的锐利、吴王光鉴的明澈、云纹五柱器的奇异、西周公卣的古朴……一件件出土文物如同历史的信使,静静诉说着安徽的吴越故事。
程义先生首先将目光投向了皖南的悠悠大地,“皖南地区,特别是宣城与黄山市周边,作为吴文化的传统区域,出土的早期铜器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沉睡千年的瑰宝,不仅见证了‘太伯奔吴’的传奇,更成为了我们窥探吴越早期历史的珍贵窗口。”
在屯溪墓出土的西周遗珍中,一件名为“公卣”的青铜器尤为引人注目。其铭文虽未直接道破“公”之尊名,却作为南方青铜器中早期铭文的稀世遗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程义先生感慨,此类器物铭文的稀缺,使得每一件都如星辰般璀璨,它们是我们窥探吴越早期历史的珍贵窗口。
程义先生还描绘了春秋兽面纹青铜句鑃,“它倒插于木架之上,形似编钟而口朝上,仿佛在诉说着越国独有的音乐传奇。安徽句鑃的现世,不仅展现了越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证明了越国文化的影响力远超传统认知之绍兴、安吉等地。随着江西国字山遗址的发掘,带有越国铭文的兵器与原始青瓷相继出土,越国的疆域,北至太湖北岸乃至山东,南达安徽南部及江西,显示了越国文化的强大辐射力。”
谈及三国时期的文物,程义先生特别提到了三国朱然家族墓中出土的漆器。“这些漆器上绘制的‘百戏’图案,像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耍棍、舞蹈、宴饮……再现了当时人们的欢歌笑语。它们不仅为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更通过铭文与图案,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此外,朱然墓漆画还为我们保留了三国时期绘画艺术的瑰宝,弥补了因纸张稀缺而留下的绘画资料空白。”
“马鞍山三国朱然家族墓,南京的六朝博物馆,武昌的三国大墓,还有我们的苏州博物馆等,共同串起了三国历史的长链。它们如同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魅力。”程义说。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韩文
本版图片由安徽省博物馆协会提供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