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南下求学不适应 “心病”烦扰大学新生
医生:要学会接纳情绪,调整身心,寻求专业帮助
本报讯(记者 张玉榕)“老家秋高气爽,厦门却经常下雨,我的心情变得很压抑……”最近,来自北方的大一新生丽丽(化名)常常躲在宿舍被窝里偷偷哭泣。她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离家求学,竟被天气打乱了生活节奏。实际上,近期有不少像丽丽这样因开学压力和气候问题陷入情绪低谷的大学新生。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理治疗师朱丽君表示,开学季本就容易引发部分敏感学生的情绪波动,而近期厦门的连续阴雨天气更加剧了这一状况。自开学以来,朱丽君的心理门诊接诊量较暑假期间增加了3至4倍。在她接诊的患者中,除了常见的厌学问题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从北方南下求学的好几个大学生,正成为心理咨询室的“常客”。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精神消沉、烦躁”“看谁都不顺眼”“总爱挑毛病”“不想动,只想躺平”。
这些北方学子难以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生活中抱怨增多。同时,他们还非常想念家乡和父母。此外,大一新生普遍面临住宿、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多重压力之下,甚至有人萌生退学或换专业的念头。
那么,该如何应对开学焦虑呢?朱丽君建议大家,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生理状况是保持积极情绪的基础,尤其要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成人每夜保持7小时睡眠,增加运动健身,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时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反应,允许自己感受到焦虑和不安,接纳情绪,毕竟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要给自己足够的缓冲期。
其次,要调整认知,适应变化。个体可以通过调整消极认知、发掘自身优势、设定现实期望等方式,将压力从“不可控”转变为“可控”。例如,把“课程太难,我肯定跟不上”的想法转变为“这些课程虽有挑战性,但我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从而通过设立小目标,逐步建立对新环境的控制感。
最后,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向家人、朋友倾诉,分享感受和经验,不仅能获得情感安慰,还能得到实际帮助。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也是一个重要资源,寻求帮助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积极面对挑战、关爱自己的重要方式。
朱丽君强调,如果出现持续的焦虑、情绪低落或其他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切不可忽视不良情绪的持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