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车企法务还能否进行产品点评,批评和诋毁应当如何界定?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3 17:03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在九月份里有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汽车行业里“法务”们都很勤奋;诸多车企的法务部在中上旬陆续发布相关声明,对某些涉及侵权的车评人或其余领域里的博主进行点名,然而还是有一些声明带来了争议,因为其中有些出现于评论区里的网友评论也被视为侵权。

 

汽车还能评论吗?

当然是可以的,至少目前看来还有诸多传统汽车品牌(以合资汽车品牌和进口汽车品牌为主)是可以相对任性的去评论的;只是有少部分自主品牌仿佛像是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既然知道是哪些品牌就不再去触霉头呗。

然而不可以这样。

如果某些自主品牌形成这种风气的话,对于产业发展是绝对不利的;因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控制评论,其本质上能体现出的状态是相关企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说穿了还是自己心虚,否则正常的评论、批评乃至于指责都是应当可以包容的。不过诋毁也确实是不能容忍的做法,所以对于喜欢说话的网友而言,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诋毁和批评的边界。

 

什么是诋毁,什么是批评?

诋毁的含义是还包括诽谤、辱骂、嘲笑等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其中的关键词是“诽谤;”所谓的“诽谤”指的是以不实之辞冤枉他人,不实之辞通俗来说就是捏造事实——关键点已经确认了。毁谤是编造、捏造不存在的问题去进行所谓的点评或批评,对于汽车评论而言,那就是编造出不存在的故障或者事故,进而对汽车产品、品牌和生产企业造成名誉上的负面影响。

而批评则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是对事物的优劣进行分析、评判和提出意见建议。

批评的关键是评论、评注和纠错。

对于一款汽车产品而言,其一定存在值得批评的地方,因为不会有完美的事物存在;而一款商品所要面对的用户一定是形形色色的,并且用户基数是非常大的,以丰田、大众、通用等知名汽车制造商而言,其用户是以数千万计的。

于是各种各样的批评都会出现,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认知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一定存在批评且批评的声音也会是各种各样。

 

可以批评汽车吗?

笔者认为当然应当允许批评,如果未来的线上完全看不到批评,能看到的只有鼓吹的话;那么车企一定会走下坡路,因其不再能听到真实的用户的声音,产品也就无法持续进行优化升级,打造出的汽车只会令人越来越排斥,进而逐渐丢失市场份额。

反之,只有不断听取用户的评论、评注和纠错,产品也才能不断的进步。

 

而且从“评论安全”的角度来分析,网友们依然可以正常的去评论乃至于批评产品、品牌和企业;客观上只要是基于事实而非编造的内容,批评就是合法合规的。

比如A认为车辆的底盘调校偏软,操控体验较差,但是车辆又是一款轿跑车,那么A就可以基于这些产品特点去进行点评或批评;B认为车辆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自己主观上不喜欢,其同样可以去评论或批评,只要不含有侮辱性的词汇,表达主观的审美观点也没有问题,哪怕天天说也没有问题;C认为车辆的故障率高,哪怕只是自己车辆的故障率高,能拿出维修凭证,其同样可以去批评其品控水平,因为这是客观事实——即便车企方面说该情况是个例进而给车主安上诋毁商誉的罪名也不会成立。

 

总结:

批评的核心看似是抱怨,实际是纠错。

纠错一定是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只有发现并改进错误才能不断进步;所以应当允许有批评的声音存在,可是有些车企的法务明显离谱了,其正在将批评和诋毁的边界模糊化,凡不利于品牌的批评均有可能被其恶意歪曲为诋毁。可以说这样的企业是根本没有长期主义企业发展观的,是很难成为“百年企业”的;类似的现象应当重视,企业通过法务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没有问题,但要明确维护权益和控制评论的边界。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有这样一句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笔者认为若批评不自由甚至不允许批评声音的出现,所有的赞美都是虚假的,百分之九十九是虚假的;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而没有批评则等于暗示产品完美,怎可如此愚蠢。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