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只讲一个习惯,就是记笔记的习惯。
每年都会开大量的培训课程,包括大型公开课和收费精品课,接触到的学员以万计。
绝大部分人都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只做了学习中的第一项: 学 ,真正 习 的却是很少。
课程中是学,课程后是习 ,但是学跟习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链接点, 笔记 !
一个课程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没有人能够全部记在脑子里,一定要靠笔记,课程结束之后。
复盘+落地。
问题来了,记录的速度怎么可能赶得上讲课的速度呢?
尤其是当知识点密集的时候,上一个知识点还没记完,下一个知识点就出来了,很容易出现错漏。
所以对于现场的课程,我的习惯是 录音加思维导图 的方式。
绝大部分课程不允许录音,实际上是怕录音传出去,影响以后同类课题的培训收入。
但是我们的课程上经常会有录音笔出现,全程录音,实际上我们也并没有制止,因为只要学员不要拿出来当商业用途,只是用来自己复盘,也真的没什么问题。
录音,很简单,一个设备就可以解决,甚至有手机就能解决。
思维导图呢?
我先分享一下,我参加的一次课程的思维导图。
在所有的学习中,逻辑是最关键的,但是绝大部分学习者吸取的是其中的要点,要点可能是一些 模板,话术,技巧,方法 等,这些要点一旦脱离了逻辑而存在,可能会威力全无。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习了那么多课程,却始终没有很大的提升的最先导因素。
举例来讲,谈判课,我会讲,我怎么样对这个客户做了背景调查,怎么拿到了采购者的顾虑和动机,然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
但是,听课的人记录的却往往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因为这是看起来拿起来就用的东西,这是学习中最喜欢听到的东西,也可能是来听课的目的。
问题来了,这些拿起来就用的东西,真的适应你的客户吗?
千万别忽略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对客户的 背景调查 ,以客户的顾虑和动机为基础的!
而思维导图是搞清楚逻辑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老师的逻辑性够强,他的课程一定是树桩体系,树干,大树枝,小树枝,再小的树枝,叶子。
而我们要记录重要性顺序恰巧也是这种顺序:
树干只有一个,大树枝也少,小树枝可能也不会很多,但是叶子实在是太多了!
有了这个逻辑,再去听录音,会更加有助于复盘。
听录音跟学习网上的视频课程,音频可能就非常相似了。
实际上我很不喜欢讲或者听纯网络课程 (非现场录音) ,因为大部分讲师都是人来疯,现场的人数,面部的表情,肢体的动作等等都如同兴奋剂,该讲的不该讲的也就都讲了。
而面对着录音笔,摄像头,很难找到这么亢奋的状态。
至少我是如此。
展示一下我以前的一些笔记,可能大家就更能够明白一些做笔记的方法了。
这是我看的某一本书的随手笔记,因为手边没有电脑,只能先记在手机里,我会清楚的标注出来,这些要点出现在了书里的第几页。
这张图来自于我们服务的一个客户的同事笔记。
思维导图为基础,定逻辑;
按照逻辑听录音去整理细节;
重要细节标注在录音中的大体出现位置。
这是用心者的表现。
留言说说
你有更好的笔记方法吗?一起来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