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打造“专业支撑 产品导向”的工程训练中心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3 07:03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甘霖 党小娟 徐彬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要求,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专业支撑,产品导向”的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多学科交叉、数字化赋能、创新创业融合,培养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始于2015年。2020年,依托机械专业申报省级虚拟仿真示范教学中心,推动工程训练数字化转型。2022年,建成钢架结构主体。2023年至今,正式成立工程训练中心,融入创新创业学院,实现从传统手工操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训练的转变。

  目前工程训练中心拥有3000多平方米场地,设备总价值超2000万元,数量达400多台(套)。中心面向全校专业开放,提供综合性工程基础训练和创新实践平台。开设“3D打印建模”“工业物联网”“钳工基础”“电子装配”等10类课程,覆盖从基础训练到创新实践全过程,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管理团队。

推动中心数智化转型

  学校工程训练中心以落实学校顶层设计、推动工程训练数智化转型为核心定位,针对工程训练量大面广、产业结合紧、内容更新快、管理繁复等特点,积极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人才数字化素养的需求。

  学校积极推动工程训练中心高质量发展,中心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努力培育学生的通用数字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字思维意识、应用能力、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结合新业态新战略,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专业能力素养体系,培育学生的专业数字素养;推动中心实现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确保工程训练质量。

构建多层次多模块教学体系

  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产品+模块”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能力培养贯穿全流程。在一至二年级,通过基础制造技术训练,训练学生掌握工艺、工程、质量概念,培育劳动精神;在二至四年级,通过数控加工、机器人操作等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在三至四年级,通过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学校工程训练中心以创新必修学分为引导,拓宽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创意设计、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模块分为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和创新训练,涵盖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各环节,结合学科特色模块和新技术项目,形成覆盖全体学生的学科交叉模式。

打造特色化教学案例

  学校各学院根据各自专业特色,积极打造特色化教学案例。服装学院利用数控加工和3D打印技术,将工程思维融入服装设计,构建人体测量、三维建模、加工技术应用等特色课程。信息工程学院以无人机创新设计为主线,结合机械结构、智能硬件、创新方法,线上线下协同培养学生的“机电智”技术和“双创”实践能力。健康学院开发以智慧医疗为核心的实践项目,内容包括智慧医疗简史、人工智能探秘、医工结合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智能医学技术原理、医工交叉方法及低代码创新应用能力。教育学院结合儿童教育、游戏设计专业特点,开发小型游戏道具设计与制作项目,内容包括道具构思、材料选择、3D建模打印、手工制作。引导学生从设计到制作全过程参与,产出拼图、积木等教具,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通过以“产品为导向”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索多学科交叉、数字化赋能、创新创业融合的新路径,成效显著。工程训练中心累计接待同行参观160余人次;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2396人次;多次组织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未来,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将继续强化立德树人实效,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协同共享,强化质量文化,着力打造工程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特色工创中心,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甘霖 党小娟 徐彬)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