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岚皋1.3万亩水稻迎来丰收季
金色稻浪涌巴山
通讯员 李丽 王舒 史涓
又是一年水稻收获季,岚皋县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繁忙的身影。这边,农户们手握镰刀,弯腰挥臂间,稻秆簌簌倒地;那边,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稻田里,金色的稻谷满满入袋。尽管汗水滑落脸颊,但每个人的眉宇间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南宫山镇桂花村,一望无际的稻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金,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清香。9月15日,以“桂香丰年 开镰迎福”为主题的南宫山镇第七届稻作文化节在这片稻田中拉开序幕。来自全镇10个村的种粮能手与镇村干部一起,以传统打谷比赛为契机,共话丰收、畅谈发展,将丰收的喜悦和胜利的自豪化作了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热闹庆典。
“今天我非常高兴,一是在打谷比赛中我们村拿了第一名;还有就是我今年也丰收了,稻谷收成比去年好多了。”双岭村村民汪友兵自豪地说。
桂花村土壤肥沃,锌、硒含量较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更可贵的是,当地人祖祖辈辈筑坎开田,才有了如今的千亩袈裟古梯田,这已成为当地珍贵的农耕文化遗产。
近年来,为了让古梯田焕发新活力,该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籽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水稻产业链。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农户“种不好、卖难、卖不上价”的问题,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来自桂花村的优质稻米。
“今年多亏县上、镇上的大力支持,在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帮我们从河里抽水灌田,把旱情扛过去了。稻谷确实比去年增收了。全村水稻面积共870亩,往年产量在70万斤至80万斤左右,今年直接突破了90万斤。”桂花村会计吴顺明高兴地说。
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岚皋县将富硒稻米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锚定“良田、良种、良法、良技、良策”的“五良”发展路径持续发力,推进“旱改水”建设,将闲置旱地改造成高产水田,不断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同时引进水稻新品种开展示范种植,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户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从选种、育秧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全县共种植水稻1.3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5850吨,为岚皋粮食丰收再添坚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