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出脂肪肝,你是不是还觉得“没事,小问题”,甚至有人说:“这不就是肝里多点油嘛,忍忍就过去了。”
真有这么简单?你真以为脂肪肝不会变严重?那为什么每年因为它引发的肝功能异常、代谢紊乱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明明没喝酒,肝却提前“退休”?
你有没有想过,生活中一些习惯,其实正是脂肪肝背后的“帮凶”?很多人查出脂肪肝以后,不改饮食、不停某些物,反而越吃越重,肝脏越来越吃不消。
今天我就把话挑明了:如果你查出脂肪肝,这4样东西,请立刻停用,别再拿身体做试验,别等到肝脏“罢工”才追悔莫及。
先说第一个:高果糖饮料。你以为戒糖就是少喝汽水?那你知道吗,很多人每天早上一瓶“健康果汁”,其实糖比可乐还高。
尤其是果葡糖浆、玉米糖浆这些添加剂,身体吸收速度快,直接进入肝脏,刺激脂肪合成,加重肝负担。长期喝,就像给肝“灌油”,一点点堆成脂肪肝。
别被“纯果汁”、“无蔗糖”这些词忽悠了,很多所谓健康饮料,其实糖比你想象得还狠。
第二个要警惕的,是高脂零食。不是说脂肪不能吃,而是你吃的是哪种脂肪。
炸鸡、薯片、奶油蛋糕等,里头很多是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这类脂肪不但容易囤积在肝脏,还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代谢一团糟。
你可能觉得:“我只吃一点点,怎么会有事?”但问题就在于,不知不觉中你就吃多了。每天一点点,肝脏就一点点“中招”。
第三个必须停的,是酒精,哪怕你觉得自己喝得不多。
很多人一听“脂肪肝”,马上说:“我又不怎么喝酒,肯定不是酒精肝。”但你知道吗,哪怕你没有每天喝,一旦肝脏已经有脂肪堆积,再加上酒精的刺激,肝细胞修复能力会大打折扣。
酒精本身就会影响脂类代谢,使肝脏更容易囤积脂肪。哪怕是红酒、低度酒,也不代表安全。身体不是按度数来判断伤害的,是靠肝脏的承受力。
第四样,很多人根本想不到:滥用保健品或补品。
“护肝片”“清肝茶”“排毒丸”……听着都挺高级,但你真知道里面成分是什么吗?有些保健品打着“养肝”的旗号,却含有不明草药提取物,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酶升高,甚至药物性肝损伤。
尤其是自己上网买来的“进口神药”“网红推荐”,你根本不知道成分比例,也没有医生评估你的肝功能适不适合吃。
别再用“保健”的名义折腾你那个已经喘不过气的肝了。
很多人会问,那我饮食到底该怎么调?很简单,少糖、少油、少酒、少乱吃。听起来没啥技术难度,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
你肝脏是个很有忍耐力的器官,哪怕你天天压榨它,它也不吭声。但一旦你发现它出问题,往往已经到了警戒线。
很多人误以为脂肪肝就是“胖人才得”。错!瘦人也可能有脂肪肝,特别是那些饮食结构不合理、久坐不动的人。内脏脂肪超标,一样会让肝被脂肪包围。
再有一个误区是:脂肪肝没有症状就不用管。这是最危险的心态。初期确实没啥感觉,但这正是它“潜伏”的厉害之处。
一旦发展到肝功能损伤,你可能会出现疲劳、右上腹隐痛、甚至转氨酶升高。这时候再调控,不见得来得及。
很多人说:“我不吃晚饭了,饿一饿是不是能改善脂肪肝?”这种做法不但没用,反而可能让你的基础代谢降低,身体开始储存能量,反而让脂肪堆积更快。
节食、断食、极端减重方式,对脂肪肝一点好处都没有。肝脏想要恢复,靠的是规律饮食+适度运动,不是靠“饿”。
说到运动,很多人一听医生说“多运动”,就开始暴走、跑马拉松、跳操。一周下来,肌肉酸痛、心率飙升,结果放弃。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这么拼,只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太极,就能改善脂肪代谢。
关键是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因素:睡眠质量。睡不好,对肝脏代谢的影响远比你想象得大。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作息紊乱,会打乱肝脏的生物钟,导致脂类代谢异常,甚至干扰瘦素、胰岛素分泌。
别再拿加班、追剧当借口,想护肝,先把晚上11点前睡觉这件事做到。
最后我想说,脂肪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当回事。
别指望靠一种药、一个食疗方、一次断食,就能扭转肝脏的状态。养肝靠的是长期作战,不是短期突击。
别再说“我还年轻”“我不胖”“我又没喝酒”。这些理由,在脂肪肝面前,都不成立。
你如果真的在乎身体,那就从现在开始,把那4样东西停掉,把生活方式调回来。
肝脏是你的“沉默战士”,它不吭声,不代表它不痛。
别等它发出求救信号,才知道什么叫“后悔”。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2022年更新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学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