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20年的赛璐璐工艺重现,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复原《大闹天宫》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1 22:03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失传20年的赛璐璐动画片制作工艺,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重现。9月20日,来自北京的赵磊赛璐璐动画片创作团队,在河南郑州的大赛现场复原动画片《大闹天宫》原稿,不久后,这些赛璐璐动画片手稿将亮相江苏美术馆的《大闹天宫》展览。


来自北京的赵磊赛璐璐动画片创作团队复原《大闹天宫》。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可以达到原稿九成以上复原率

动画发明百余年来,赛璐璐曾被誉为动画制作的“魔法画布”。100多年前,赛璐璐诞生。作为一种化工合成材料,其厚度薄、透明度高,成为动画师创作的原材料,当时的创作者为了追求背景的精美和工序的简化,就在这些透明薄片上平涂画出角色动作帧,再将这些薄片叠加在背景上拍摄,制作出动画效果。

“那时候的动画师,用赛璐璐胶片描线涂色和手绘背景,再进行逐帧拍摄制作成动画片。《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是经典的赛璐璐动画片。” 赵磊说,制作赛璐璐动画片的工作量非常大,一部动画电影需要画出近10万张画稿。由于人工成本很高,进入数码时代后,这种动画片的制作工艺逐渐被取代,赛璐璐动画片也在20年前逐渐消失,正因为如此,其作为文献和文物的珍贵价值也开始呈现。


赵磊讲述复原赛璐璐的故事。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早年间,赵磊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习,见到了当时的老匠人用赛璐璐胶片创作动画,看到赛璐璐胶片上艳丽的画面、流畅的线条,赵磊被深深打动。但遗憾的是,当时赛璐璐动画时代已经进入尾声,许多工艺精湛的老匠人,逐渐离开了这个行业。

没想到,当年埋下的一个小小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如今,赵磊团队制作的赛璐璐已经可以达到原稿九成以上的复原率。说到赛璐璐的缘起,赵磊说,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赛璐璐,好像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我就想把它传下来。”

最开始,赵磊单枪匹马,在尝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原材料停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办法用替代品,但由于材料不同、工具迭代,再加上很多老师傅流失,很多东西只能靠自己反复摸索。

现在,让赵磊颇有成就感的是,当他带着画稿请行业老前辈看时,老前辈们非常惊讶:“几乎和当年的原稿一样了。”

在传承的同时创新了文创

赵磊是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的一名老师,他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传承赛璐璐。赛璐璐绘制要求严苛,描线需“匀、准、挺、活”,上色要精准无误。“赛璐璐制作起来工作量大,学生要坐得住,遇到问题还要有修改错误的耐心,整个过程非常磨炼人。”赵磊说,对学生而言,赛璐璐动画片能锻炼学生的线条把控、色彩运用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区别于本科、研究生教育,通过这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学生的职业定位培养动画制作加工人员。经过学校职业技能培养,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成为美术总监,有的成为设计师,还有的成为导演。他们在长期的技能培养中,积累了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再加上自身对职业的热爱,让他们在行业里走得更稳、更远。

在传承赛璐璐的同时,赵磊团队还将赛璐璐进行了创新,结合现代科技与潮流文化,开发赛璐璐文创产品。赵磊说,希望把赛璐璐动画推向社会,通过网络课程、自媒体的传播,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北京有个赛璐璐制作团队,赛璐璐的社会知名度正在逐渐提升。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