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吕少卿·朱友舟·熊岱平·魏晋
四人书画作品展(第七回)
开幕时间
2025年9月21日 15:00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1日—10月9日
展览地点
玄武艺术馆
(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九号玄武文化科技园B1栋)
参展艺术家
熊岱平
1977年10月生于江西丰城,曾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现为玄武艺术馆馆长,南京市玄武区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美协山水艺委会主任,南大终身教育学院校外教师,南师大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教师。军旅十六载铸其风骨,后潜心绘事,先后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得南北画学之精髓。其山水承古出新,笔致清雅,墨韵浑厚,深具金陵文脉气象。其人其画,融军旅之刚健于文人笔墨,合当代视野于传统意蕴,为金陵画坛传统山水之中坚。
《云溪高隐图》136cm×68cm
《幽溪仙居图》136cm×68cm
《灵岩飞瀑图》136cm×68cm
沉 古 意 新
—— 熊岱平的山水画境
▢樊 波
我与岱平初次相晤是在新华日报美术馆的展览上,当时他作为副馆长对展览布置和安排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展览中也有他的几件小幅作品,同样给了我极为鲜明的印象。
《黄山松云图》47cm×84cm
后来得知岱平复进国美研修,进而又在绘画艺术精进探究,名声鹊起,活跃画坛,为同道所赞……我这里想说,提起岱平的画,可以讲一下如下几个话题。
《林壑新霁图》47cm×84cm
第一个话题,他对中国画传统有一种极为虔诚的学术态度和深入贴近的精神。李可染当年曾说过,对中国画要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这句话实际上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包括我们艺术院校的学生。很多学子画几笔传统就急于弄出个自己的图式和样貌(或许是市场诱惑吧,还是教育理念问题,我还难以确定)。但岱平则不然,据我所知,他近对明清上溯宋元诸家,皆能悉心仿学,深入其髓,所费心力和神思显然超越众群,似乎很难说他摹古是为了打基础还是天然与古人古境相亲,传统在他的笔下仿佛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叙述,成为他心性的由衷吐露,我想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真正把古人传统化为己有吧。
《灵岩飞瀑图》47cm×84cm
第二个话题,岱平无论是摹古还是创作,我总想起清人王翚那句名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泽唐人气韵。元人笔墨灵动流畅,宋人丘壑严整,唐人气韵高格,这或许是后人在经历了画史充分发展和积淀悟出的道理,也是岱平绘画所追求并呈现出来的境界。岱平山水用笔宛转沉潜,墨色明洁,结构富于变化而又秩序合理,整个画面的意境把握和展示皆能一一到位,谦然平和,显示了他很好的艺术修养和感觉。毫无现在画坛急功近利的气息,也不像一些人对古法浅尝辄止的表象掠影,他在综合传统精粹上完全是诚心诚意的态度,并透出一脉掩不住的才情。
《松峤观瀑图》47cm×84cm
第三个话题,我曾对他说过,江苏是绘画传统的重镇,他的家乡江西也是传统的胜地。不必追远述之,则明有八大山人,近有黄秋园和傅抱石,皆为画坛人杰雄才。所以他如今活跃于金陵画坛,但故乡的艺术和文化对他的影响恐也是无形而潜在的。先人所谓入乎其内,出于其外,岱平现在是入内还是出外呢,岱平对这一道理当然了然于胸的。不妨说,他现在更接近黄秋园,但也力追傅抱石,我这里不是指他的画法风格,而是指他的艺术状态。他曾如董其昌和石涛所言,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大量写生作品就是很好的明证。再进一步,则应成为八大山人,成为当今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八大山人。这同样不是指他与八大画法一律,而是指八大所代表的那种独创精神。我相信岱平有这样的抱负和雄心,也有这样的底气和禀赋,他这么年轻,这样有活力,这样对艺术痴迷和执著,未来在中国画坛成为翘楚是可期待的。
《幽谷涵虚图》47cm×84cm
概言之,岱平山水,有古法,有格调,也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令人畅神的境界。我看好他,并力赞他的追求和成就。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云谷探奇图》47cm×84cm
《云壑听泉图》47cm×84cm
⇩(下图请横屏欣赏)
《龙虎山写生》33cm×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