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稻蟹肥!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20 17:04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蟹肥菊黄秋意浓,又是一年丰收时。随着2025第三届盘锦河蟹开捕节启幕,肥美的盘锦河蟹正式批量上市,为秋日餐桌添上一抹地道“鲜甜”。

在稻蟹共生基地里,金黄稻穗随风轻摆,肥硕的河蟹三五成群穿梭于稻禾间。养殖户苏永华正和爱人忙着打捞成蟹,看着筐中体壮爪肥的收获,他笑意盈盈地说:“我这地是扣蟹和成蟹混养的,现在起的成蟹一亩能收三四十斤,扣蟹还没出,今年准是丰收年!”

河蟹产业是盘锦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更是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近年来,盘锦市把大力发展河蟹产业作为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利用海淡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蟹苗孵化,不断创新稻田养蟹、苇田养蟹、坑塘养蟹、水库养蟹、沟渠养蟹、河流养蟹等多种养殖模式,并提出把“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由“大养蟹”到“养大蟹”,把“蟹争霸”提升为“蟹文化”,养殖规模、产量、产值、效益,保持“中国河蟹第一市”的领先优势。今年,由于春季放苗期间温度适宜,河蟹脱壳时间前移;入夏以来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刺激河蟹多脱一次壳,河蟹规格大,品质好、产量高。同时,在种蟹的选择、提纯复壮、恢复、保护和培育优质蟹苗等方面严格把关,健康推进,良种工程“光合1号”和全规格养殖效果明显。

盘锦市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90万亩,其中稻蟹共生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盘锦市河蟹产业真正实现从“丰产”向“丰收”的跨越。盘锦能成为我国最大河蟹生产基地,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作为我国最北海岸线城市,这里纬度高、昼夜温差大,河蟹经冬眠后营养与干物质积累更足;辽河入海口的海淡水交汇地带,河流纵横、坑塘密布,天然饵料十分丰富。此外,盘锦河蟹还拥有时间优势,比长江水系河蟹早上市1个月。据盘锦市河蟹协会会长张玉满介绍:“每年九月下旬起,盘锦河蟹进入集中上市期,目前全域日均销量达200—300万斤,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河蟹销售正加速变革,传统线下模式逐步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线上销售占比有望突破70%。”

作为全国稻田养蟹技术发源地,盘锦多年来深耕稻蟹产业,出台养大蟹工程、种质创新、品牌推广等多项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完成从“稻田养蟹”到“蟹田种稻”、从“大养蟹”到“养大蟹”、从“蟹争霸”到“蟹文化”的迭代升级,最终形成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锦模式”。这种“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的立体生态模式,实现了土地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蟹田种稻”化身亩产千斤稻、亩收千元钱的“双千”田,更达成“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1+1=5”成效。该模式获农业部及水产专家高度认可,成为全国首推的稻田渔业模式。

如今,盘锦河蟹产业已从试验项目成长为朝阳产业。今年盘锦河蟹养殖面积达191万亩,其中稻蟹共生面积101万亩,预计稻田河蟹总产量5.7万吨;依托这一模式,农户仅河蟹一项每亩即可增收500元至800元,产业规模、品牌效应与社会效益持续攀升。

【来源:东北新闻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