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本报通讯员 赖全平 邱富发
“重心前移!膝盖弯曲!注意手臂摆的幅度!”
9月15日,在宁化县名远小学环形速滑场上,教练官萍正在指导轮滑社团的30多名学生训练。她耐心地逐个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保证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轮滑带来的乐趣。
少年们如风般掠过——在官萍眼中,他们的身影正在一点一点地高大、健壮起来。这项阳光、时尚、健康,同时集体育竞技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给师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欢乐。
分层教学让孩子们乐享课间
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轮滑对提高人的平衡协调能力有很大帮助。2021年以来,名远小学将轮滑纳入校本课程,在各年级引进阳光轮滑课。“从轮滑基本功学起,让学生学会穿脱轮滑鞋和护具,能以正确姿态进行站立、行走和滑行,逐渐掌握轮滑的动作要领。”官萍说。
为便于开展轮滑教学,学校投资30万元建成了250米专业速滑场,配备可调节式障碍桩、电子计时系统等设备。2022年,学校成立追风轮滑社,按年级分设基础班、提高班、精英班,现有社员100多名,社团活动集中在每周一开展。
为了进一步推广普及轮滑,学校还在每周二至周五开展轮滑大课间活动。为打消家长对安全的顾虑,校方制定了《轮滑运动风险防控手册》,要求学生佩戴CE认证护具,并购买运动意外险。
“我们构建了‘金字塔式’培养体系,开展分层教学。”名远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熊森平介绍,和轮滑社团的培养风格相对应,轮滑大课间活动的基础层通过体育课实现全员普及,提高层利用社团课进行技能深化,精英层则通过校队集训备战赛事。
官萍有着多年的轮滑教学经验,正是她带领学校体育教师研发了这套分层教学法——低年级学生通过训练“外八字站立”“原地踏步”等动作,培养平衡感;中年级学生借助“葫芦滑行”“单脚滑行”等动作,提升控轮能力;高年级学生训练“速度过桩”“团体接力”“障碍接力赛”等竞技项目,团队协作跨越锥桶、跨栏等障碍。为解决低年级学生“怕摔”的心理障碍,孩子们穿着轮滑鞋分组训练,从互相扶持开始,逐渐掌握平衡感。
“以前孩子一穿上轮滑鞋就哭,现在主动要求参加训练,性格逐渐变得阳光开朗。”三年级学生家长王晓岚感慨地说。
少年在滑行中学会坚强
一双轮滑鞋,一套护具,一条赛道,学生的轮滑之路看似简单,却也充满激情与挑战。
陈思宇、谢赫媛等10多名学生现在是名远小学的校园“轮滑小明星”。在2025年福建省轮滑锦标赛中,五年级的陈思宇获得少年男子甲组前交叉速度过桩第一名、双鱼速度过桩第四名。双膝上一道道月牙形疤痕,见证了这个孩子的热爱与付出。
据老师们介绍,陈思宇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也不知摔了多少跟头,腿上被摔青肿了多少回,但他从不退缩,硬是将轮滑玩得游刃有余。“四年前我第一次穿上轮滑鞋,身子还没有站稳,脚下一溜,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痛得直掉眼泪。”陈思宇说。
去年冬天,为备战比赛,陈思宇每天提前到校,积极训练“双鱼速度过桩”的滑行速度。在一次高速转弯时,他因重心偏移重重地摔倒在地,护膝磨出破洞,膝盖渗出鲜血,但他抬起头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在学校医务室简单处理伤口后,陈思宇要求继续参加滑行训练。弯腰,冲刺,过桩……他的动作愈发流畅,速度日益提升,过桩时间很快从6.9秒缩短至5.39秒,在今年宁化县第三届轮滑邀请赛中以领先第二名0.3秒的优势夺冠。
刚学习轮滑时,谢赫媛对于基本功的掌握也不扎实,曾因平衡感差被同学笑话是“小企鹅”。从扶着栏杆才敢走直线,到能独立完成300米速滑,没人知道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在2023年宁化县首届轮滑邀请赛中,她在250米速跑赛道上摔倒,当时观众无不为她捏一把汗。她迅速爬起,调整姿势,很快反超对手越过终点。正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在那一年的福建省中小学生冰雪轮滑比赛中获得速度过桩女子乙组冠军。
“摔倒后别怕,要快速爬起来!”这是名远小学轮滑队的响亮口号。“学习轮滑,既掌握了技术,也让我面对挫折时更加坚强。”四年级学生伍玥萍说,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成了她学习的动力源泉。
800多名学生爱上轮滑
“轮滑训练不会耽误文化课学习,文化课学习也不要耽误轮滑训练。”体育教师曾小芳坦言,在确保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轮滑教学其实为有潜力的孩子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
近年来,轮滑课已经成了名远小学学生的最爱。学校积极探索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学生轮滑竞赛体系,除了开设轮滑社团课和进行快乐轮滑大课间活动,还组织举办轮滑运动会等特色活动,累计有800多名学生掌握了基础技能。该校轮滑队还多次参加各级比赛,3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轮滑比赛中获奖。
“孩子们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大大增强了身体素质,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曾小芳说。
学校以轮滑运动为育人模式突破口,构建起“专业教练+体育教师”双轨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教学、社团孵化、赛事激励等创新举措,让轮滑运动成为学生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展现风采的特色舞台。学校连续3年成功主办宁化县轮滑邀请赛,2025年获得这项赛事的团体一等奖,在家长中的美誉度节节攀升。
“每个孩子都要像轮滑鞋上的轴承一样,在旋转中找准方向,在摩擦中积蓄力量,最终滑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熊森平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