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刚从凉山州冕宁县种植基地运回来的,非常甜,你尝尝!”李攸明指着冷库里一筐筐鲜红耀眼的小番茄,自信满满地向记者“推销”起来。作为青白江区逸明家庭农场创始人,他一年四季都在田间地头忙碌,把种植业务从青白江区姚渡镇拓展到了川西地区。
李攸明种植的小番茄丰收了
要实现这样的跨越并非易事。实际上,在今年4月底之前,李攸明都还不敢确定川西的种植基地能否发展起来,因为这牵涉到不小的资金投入。而在当地为其迅速发放了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之后,他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马不停蹄开始了新一轮创业。
除了资金支持,青白江区人社局还帮助逸明农场进行青年招引,让李攸明接到了一百多个咨询电话。经过相互了解和筛选,目前已经有三名大学毕业生来到农场,致力于成为“新农人”。
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资金难题
来到逸明家庭农场,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为种苗提供庇护,还能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种苗茁壮成长。
李攸明是青白江本地人,早年外出务工,后来回乡开始干农业,2014年注册成立了逸明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小番茄、黄瓜等经济作物的育苗和种植。目前李攸明自有家庭农场面积已超过700亩,他本人也获得“2022年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在中国农业大学“源一享杯”头雁产业策划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李攸明查看小番茄幼苗
随着农场规模逐步扩大,李攸明希望带动更多人一起发家致富,于是他打造了“农夫之星”农业创业孵化项目,为缺乏土地、资金、技术的创业者,提供土地、农业基础设施、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全链条孵化服务,帮助创业者快速掌握农业生产经营要点。而这一项目也快速见到了成效,例如钟品友夫妇是勇于尝试的加入者,去年种植小番茄2.6亩,收入14万余元。
加入者的成功,让李攸明更加坚定项目的活力与前景,他决定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将目光瞄准了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小番茄种植的川西地区。按照设想,青白江的种植基地除了生产之外,还进行试种育苗,成功的品种就拿到川西去大规模种植,收获后运回成都销售。但是新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却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才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青白江区人社局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积极牵线搭桥,让李攸明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接。经过高效率的沟通,当地在今年4月底为李攸明发放了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年利率仅1.8%,有效缓解了资金问题。
资金到账好比有米下锅,李攸明第二天就火速赶往凉山州,快速推进新基地建设。承包土地、修建大棚,小番茄很快种了起来,并在当下迎来了收获。
工作人员在新种植基地种小番茄
大学毕业生来到农场成为“新农人”
除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也对农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李攸明试种了多个小番茄品种,每个品种在管理上都有不同要求,这对种植技术是一个考验。并且农场由于长期种植番茄,面临连作障碍问题,这导致番茄易发生病害,进而影响产量和商品品质。
为破解这些难题,青白江区人社局帮助李攸明寻求技术支持,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建立联系,对农场相关种植和管理进行指导。有了这些“外援”力量,李攸明不断改进种植方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有效节约成本。
农场大棚里引入了多项“黑科技”
在逸明家庭农场的一个大棚中,记者看到20余台风机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为恒温育种提供支持。此外,大棚内还配备了一项专利技术——一键展开的遮阳网。这项“黑科技”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节省了约三万元的成本。
李攸明表示,在专家的指导下,农场里类似的“微创新”还有很多,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再投资于新技术的研发,帮助种苗更好地成长。例如农场采用了新的种植技术,小番茄并非种植在土壤中,而是生长在由椰子壳制成的基质条内,既能更好地提供养分,又便于管理。同时大棚内还配备了智能地暖和喷淋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升级。
而为了更好地推进“农夫之星”计划,李攸明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盟,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培育更多“新农人”。了解到这一需求之后,青白江区人社局利用各种途径,加强了对逸明家庭农场的宣传,吸引青年创业者前来。
宣传效果很快显现。在今年七八月份,李攸明的电话一度被“打爆”:他接到了一百多个大学毕业生的咨询电话,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经过沟通交流,目前有三名毕业生来到了农场,扎根一线学习各种技术,增强实操经验,让农场有了新生力量。
推动青年聚集,逸明家庭农场与大学毕业生的“牵手”成为了典型案例。青白江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继续做好创业项目资源对接、就业岗位收集和发布等相关工作,并完善全流程跟踪服务,为青年发展保驾护航。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媛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