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密码】千般考量皆匠心颗颗饲料总关情——记2025年沈阳工匠刘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8 18:02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1995年,刘燕跨入沈阳农业大学的大门,成为畜牧专业的一名学生。在这一年,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正式成立。1999年,刘燕大学刚毕业就走进禾丰,对未来满怀憧憬。26年来,刘燕见证了禾丰的发展,而禾丰也成就了刘燕的梦想。

工匠金句

亲口尝,亲手做,到现场,才是最接地气的工作方式。

——刘燕

从最接地气的工作方式中学到真技术

禾丰深耕农牧行业近30年,已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流通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牧企业集团。其中,饲料生产是核心业务之一,产品涵盖猪、禽、反刍动物(如牛、羊),水产等各类动物的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预混合饲料。刘燕的工作就是饲料配方技术、市场服务和产品质量管理。

进入禾丰后,刘燕的第一份工作是给首席技术官邵彩梅博士做技术助理。“她教会我对待工作要认真、较真,一丝不苟;对待同事要真诚、温和,与人为善;对待客户要谦逊、热情。”刘燕说,邵彩梅博士不仅是她技术上的导师,更是对她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刘燕现在负责几十人的技术品控团队,她经常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养殖现场和生产现场,发现并解决问题。她始终牢记邵博士教导她的“一看、二闻、三尝”的工作要求,即看原料的外观变化,闻原料的特有气味,尝原料的自然味道。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能够快速熟悉每种原料的特性,了解现场存在的问题。在现场,刘燕经常会带头尝原料的味道,是否有酸、涩、苦、辣等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口感。如今,刘燕团队的每个人几乎都掌握了这个“秘诀”。

从最困难的环境中磨练出过硬本领

2003年底,刘燕调到禾丰集团下的沈阳华康牧业有限公司任职技术品控经理,开始独立承担技术相关工作和解决现场品控问题。2013年因工作需要,她又调整到禾丰集团龙吉区(黑龙江省和吉林两省)做技术品控负责人。

初到禾丰集团龙吉区,刘燕就遇到了她从业以来最艰巨的考验——公主岭禾丰猪料销量出现了快速衰退,从每个月上千吨的销量下滑到每个月只有两三百吨。市场反馈显示,浓缩料产品价格高、性价比不好,配合料产品采食量低、生长速度慢、仔猪腹泻严重,客户对产品质量质疑,销售人员对产品信心不足……

当时的浓缩料产品都在使用价格昂贵的鱼粉,在领导的支持下,刘燕开始大胆尝试研发无鱼粉浓缩料配方。经过近2个月的验证、对比,他们确定了性价比高的浓缩料产品,应用后得到客户认可。同时,针对饲料采食量低、生长速度慢、仔猪腹泻等问题,他们优化营养指标,提高饲料消化率,并适当使用改善肠道健康的微生态制剂等,经过两个月的验证、比对和客户反馈,采食量和腹泻问题均得到了解决,饲料销量也在半年后恢复到每月1000吨以上。

从苦心钻研中成长为业界精英

在刘燕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2018十大优秀动物营养师”荣誉证书。这只是她获得众多荣誉中的一个。多年来,刘燕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辽宁省畜牧业科技贡献一等奖等殊荣,拥有饲料研发方面的多项专利。

在农业农村部推动的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中,根据集团研发成果,刘燕带领团队率先采用低蛋白日粮,实现节粮增效。

刘燕还刚刚主导完成了配方软件的升级,新升级的软件增加了多项功能,尤其多配方系统,能更好地进行原料使用的最优分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因为工作的关系,刘燕经常处于出差状态,很少能照顾到家里。“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人,你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刘燕说,“匠心”就是要有踏实、认真、钻研、吃苦的精神。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东 摄影:王雁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来源:沈阳日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