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化宫的变迁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8 17:01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在黄石这片热土,众多地标建筑见证了城市变迁。工人文化宫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畔的黄石老城区。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成为老黄石人的美好回忆。

  时针拨回到过去,黄石建市初期,百废待兴,文化宫应运而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城市地标。那时的文化宫,建筑风格质朴而庄重,虽没有如今的华丽与现代,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的大门简洁大气,两侧的宣传栏总是张贴着最新的时事新闻和文化活动信息,吸引过往市民驻足观看。走进文化宫广场内,有石桌和石凳供市民休憩。进大门靠右边还有儿童乐园,园内有碰碰车、滑滑梯、旋转木马等,这些设施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我家与工人文化宫离得很近,几分钟就可以走到。我常常晚饭后或休假日带着孩子到文化宫玩耍。在这里,留给孩子们的都是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那时工人文化宫对面有一家郁香村副食烟酒批发部。1991年,我家在这个批发部租了一节柜台,请别人打理,主要经营家电维修。为了方便顾客,还买了一台冰柜卖冰棒,有绿豆冰棒和各种口味的雪糕冰棒。文化宫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展销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各地特色美食香气扑鼻。儿童节对于文化宫来说更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孩子们穿上漂亮衣服,由大人们带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此欢度节日。当年“六一”,我陪女儿度过不一样的儿童节。我把郁香村烟酒副食批发部的冰柜,推到文化宫大门前去卖冰棒。没有一会儿,来到文化宫的孩子们,把冰柜围得水泄不通,我的两只手忙个不停。8岁的女儿看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她主动来帮忙,把一根根冰棒送到小朋友的手中,还对小朋友们说一声:“儿童节快乐!”一个多小时,100多支冰棒全部卖光,女儿第一次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工人文化宫剧场,当时非常热闹,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木质的座椅虽有些简陋,但每到演出之时,总是座无虚席。无论是精彩的戏曲表演,还是充满时代气息的话剧,都能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我第一次在黄石看电影就是在文化宫剧场看的。文化宫剧场就像一座知识与艺术的殿堂,滋养着黄石市民的精神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石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宫也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历着蜕变。曾经的老建筑逐渐被翻新改造,新的设施和功能不断融入其中。如今的文化宫换上了时尚多元的“新装扮”,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前面是一个宽敞的文化广场,广场上增设了喷泉,地面铺设着光洁的大理石。大楼内一楼是办公室,二楼有工人运动史展馆,三楼有成人、少儿舞蹈培训班,四楼有羽毛球、乒乓球馆、职工书屋,使得文化宫功能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周边是商业街,有服装店、美容美发店、小吃店等,休闲与购物融为一体。而广场则成为市民休闲散步、聚会聊天的好去处。每天下午两点多钟,文化宫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附近的居民来到这里吹拉弹唱、下棋打牌。有的唱京剧,有的唱楚剧,有的唱民族歌,有的唱流行歌;有的拉二胡,有的拉板胡,有的吹笛子,有的吹口琴。到了晚上,广场舞、街舞、交际舞开始活跃起来。我足不出户,站在我家阳台上就能看见文化宫大屏幕变化多样的图像,有时我也跟着音乐动起来。文化宫后面的天桥通往摩尔城,到了夜晚,桥上的灯光五彩斑斓,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人站在桥上,可以看到武汉路的繁华夜景。

  前两天,我站在工人文化宫的广场上,看着周围热闹非凡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75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黄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文化宫,就像一位忠实的匠人,默默铭刻这座城市的每一步发展。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