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作为2025长江文明论坛活动之一,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在这场聚焦数百万年前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的学术会议上,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这个被誉为“东亚人类摇篮”的神秘之地,再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国内该领域的多位学者报告了其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进展,揭示了该遗址在探索人类起源之谜中的重要地位。
龙骨坡遗址。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是中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因发现距今200余万年的“巫山人”下颌骨化石及大量古生物化石而闻名。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推进,在龙骨坡发现的早更新世动物群和疑似石器,为研究早期人类在东亚的演化、扩散及古环境变迁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在欧亚大陆人类探源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坐标价值。
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现场。上游新闻记者 杨子娇 摄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武仙竹在《龙骨坡遗址在欧亚大陆人类探源中的重要坐标价值》主题报告中,总结了龙骨坡遗址三大坐标价值:欧亚人类最早出现地坐标、欧亚砍砸器和刮削器文化圈渊源坐标、欧亚地理环境和动物区系古今变迁坐标。“最重要的是,龙骨坡如同一个‘宝库’,源源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武仙竹兴奋地表示,“其可研究的内容远超想象,为后续深入探索提供了充足基础。”
对遗址本身的形成过程,学者们也通过多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河北地质大学研究馆员陈少坤在报告中,详细阐释了龙骨坡动物群的组成及其埋藏成因。
会后的专访中,他向上游新闻记者分享了成果中的一个有趣细节:“我们最新发现了一枚标本,是一枚小熊猫的牙齿,虽然仅存大半颗,但该牙齿明显展现出小熊猫类群的原始性,并证实了200多万年前巫山地区就有小熊猫的存在。”
上游新闻记者 杨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