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女孩重返课堂,老师和同学暖心护航,她却逆袭成全班骄傲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8 13:03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邢台市思源中学有个老师,叫杨素玲。她当了十几年班主任,见过无数学生,但有个女孩的故事,让她至今想起都眼眶发红。这件事不仅改变了她对教育的看法,也让全班同学学会了什么是爱和坚持。

那年,杨素玲接手初一的班级。开学第一天,教室里热热闹闹,可有一个座位却空着。那个座位属于小雯,一个被罕见疾病折磨的女孩。六年级时,她突然病倒,免疫系统出了大问题,四次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医生都觉得她可能撑不过去。可小雯的妈妈不认命,拼尽全力把女儿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小雯想读书,想回到同学中间。她的父母也不愿让她放弃梦想。一个初秋的早晨,杨素玲看到了一幕让人心酸的画面:小雯的爸爸背着瘦弱的女儿,妈妈扶在一旁,手里提着书包和各种必需品。他们一步步挪上四楼,送小雯到教室。那一刻,杨素玲明白了,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帮孩子跨过人生的坎。

小雯回到班级,但她行动不便,生活和学习都面临困难。杨素玲不想让她觉得自己“特殊”,而是希望她感受到归属。她和班干部开了个小会,简单说了小雯的情况,告诉大家要一起帮她融入。孩子们听懂了,个个都很用心。

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互助小组。每天早上,有人提前在楼下等,帮小雯拿书包和文具。课间,女生们围着她聊天,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她的座位被安排在教室最方便的地方,视野好,出入也容易。杨素玲提问时,也会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叫她回答,给她思考的机会。作业批改时,她从不降低标准,只是会多写几句鼓励的话。

身体的限制不能挡住学习的路。杨素玲和各科老师商量,为小雯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语文课上,她用口述代替写作文;英语课用音频软件练听力和口语;数学课上,老师通过口头演算帮她训练思维。小雯不仅跟上了进度,还在班会课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讲到感恩和坚强时,全班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许多同学眼眶都湿了。

小雯的父母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每天接送、帮她做康复按摩,他们从不抱怨。杨素玲常跟小雯妈妈说:“您是这个家最了不起的人,给了小雯第二次生命。”她也鼓励小雯:“爸爸妈妈是你的腿,同学是你的伙伴,老师是你的向导。我们都在,你怕什么?”家长的坚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引导,拧成了一股绳,托着小雯往前走。

这股力量不只帮了小雯,也让整个班级变了样。初三时,他们班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氛围更是出了名的团结。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杨素玲说,这段经历让她重新思考教育。教书不只是讲知识,更是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如今,小雯还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杨素玲说,看到她一步步走下去,她就觉得当老师的所有付出都值得。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有爱,有信念,任何难关都能过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