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一泉一特色,百泉鸳水引客来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8 12:03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9月15日,无人机拍摄的邢台市百泉鸳水公园。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9月17日,走进第九届省旅发大会观摩项目邢台市百泉鸳水公园,大大小小的泉眼如珍珠般散落其间。

银沙泉内,一圈青石围绕着石窦,泉水从石窦中涌出,与水底的沙粒相映成趣;听荷泉畔,古铜荷花点缀着清澈水面,叮咚声不绝于耳;瓦罐泉处,泉水从瓦罐中缓缓流出,在青石池壁间奏响清脆的乐章……

到百泉鸳水公园赏泉景,已经成为邢台市民韩长青生活的日常。“在环湖步道上散步,到观景平台上打卡拍照,这里步步皆景,让人感到舒畅愉悦。”韩长青说。

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赏、游、学、逛”的绝妙体验。

来到百泉鸳水公园西侧的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立体沙盘上流动的灯带精准勾勒出泉域水系走向,电子屏上用光点标注展示主要泉眼位置,陈列架上摆放着地质岩石样品和泉水水样。

“这里全面展示了邢台百泉的成因、分布、特质,记录了邢台百泉的历史演变。”百泉鸳水公园讲解员袁畅说,这座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数字体验于一体的场馆,不仅是泉域变迁的记录仪,更成为游客理解人水关系的认知枢纽。

在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游客还能感受一场视觉盛宴。

“泉脉映境”沉浸影院内,游客不用走动,就能体验“人在画中游”,观看“从井到邢”的城市起源,感受历史上“环邢皆泉、平地涌泉”的壮观场面。

走进“泉城奇旅”动感影院,视频巧妙融合声光电技术与3D模型等科技元素,采用穿越式航拍视角,仿佛凌空飞越邢台最美的那一街、那一河,俯瞰五湖如明珠散落,十六泉如碧玉生辉,每一幕都真实震撼、如在眼前。

“科技感足、互动性强,不仅能学到不少有关泉的知识,而且一出门就能看到潺潺流动的泉水,美景和科技在这里实现交融。”袁畅说,游客们沉浸式感受邢台“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的魅力,从视觉到触觉,全方位了解邢台泉文化的底蕴与活力。

一泉一特色,一步一美景。百泉鸳水公园企划负责人赵尚娴说,该公园以泉、景、人互动融合为建设理念,精心打造了听泉、弄泉、品泉、悟泉、吟泉、赏泉6个泉文化文旅功能板块,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充分体验泉水带来的乐趣。

邢台,人称“百泉之城”,也曾被誉为“北方泉城”,历史上因平地出泉无数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由于超采地下水等因素,这里泉水渐息,只留下记忆中的潺潺流水声。

为守护和恢复汩汩清泉,邢台市千方百计修复水生态,坚持节、管、调并举,引、蓄、补发力,有效推进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华庄泉、瓦罐泉、月亮泉、盼生泉等泉眼陆续复涌、持续喷涌,形成“一泉一景”特色景观体系,“群泉喷珠吐玉”的盛景也得以再现。

在七里河北岸的华庄泉广场中央的六角景亭内,几位游人正围在一个六角井旁,这里是华庄泉的泉眼。咕咚、咕咚……一连串的水泡从泉底不断冒出。

旁边观水池中的龙首石雕喷出汩汩清泉,不少村民提着水桶从石雕孔接水。观水池边,一块指示牌清晰展示了华庄泉水的水质检测报告,详细列出了钾、钠、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数值。

“这些是我们专门设置的便民取水桶,为的是方便群众取用泉水。现在,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品泉、赏泉。”袁畅说。

“我基本上每天都来,水尝着特别甜,水质也好,家里做饭、喝水,都用华庄泉的水。”邢台市东静庵村村民禹栓柱说,自2023年华庄泉复涌以来,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清风徐来,水波阵阵,临水而坐,取清泉煮香茗……在华庄泉畔的沁泉茶坞,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用泉水冲泡的香茶,全身心地沉浸在富有文化底蕴的环境氛围中。

绿美邢襄,水润古城。如今,在公园、在河岸、在路旁,人们赏泉、听泉,近水、亲水,“泉生活”已经融入日常,火爆出圈。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闫德见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