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影响力之夜爆火背后:被忽视的3种“她力量”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7 20:06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我曾被嘉人的女性影响力之夜圈粉。

宋佳、惠英红、杨幂等一众女星闪亮出席,而最有意思的是她们的着装。

与以往不同的是,女星们这次红毯造型纷纷舍弃流苏、塔夫绸缎晚礼服,造型偏向硬朗材质的皮衣夹克、衬衫领带,当真是又A又飒。

比如,宋佳一身黑色垫肩廓形西装,梳着大背头,举手投足尽显自信潇洒。

杨紫也一改往日甜美形象,白色衬衫和黑色皮夹克,显得黑白分明、利落十足。

而最有意思的是张柏芝,外罩黑色披风大衣,手持女王权杖,走路带风,步步皆是力量感。

据悉,红毯的主题是“女性力量与飞行员”。

很有意思。时装,往往是一个人内在的投射。一个人怎么穿,常常和ta内在世界的风景关系密切。

屏幕之外的我们欣赏女星时装的同时,也不由反思己身: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01 廓形VS主体的力量

在我看来,首当其冲的,是女性的主体力量。

从时装的语言来看,那是一种借着廓形、垫肩、硬挺材质所呈现出来的棱角和框架,是一种拥有自我形状的力量感。

换句话说,它所对应的内在,是一种不被任何一种角色、关系所淹没,依靠自己支楞起来的的自体感。

在电影《出走的决心》中,作为家庭主妇的李红一辈子都在过着为别人而活的人生。

在那家略显拥挤的家里,丈夫孙大勇永远是坐那发出指令、啥也不干的“一家之主”。

跟妻子AA了一辈子的他,乒乓球打得一地永不收拾。想要喝醋,就坐在餐桌旁敲敲玻璃指挥妻子。这惯熟的姿势,令人想起巴甫洛夫驯狗的样子。

作为妻子,哪怕李红从早忙到晚地做家务,到了丈夫嘴里,永远是那句“谁家老娘们不做饭,你比人多干了啥?”“我还不知道你,你就是个懒”。

李红要的不多,只是想去成都参加一次同学会,看看几十年没见的老同学。而这个需求,却被迫一直被推迟。

作为母亲,李红要照顾女儿临产,要帮着照顾女儿的孩子。在丈夫、女儿、女婿的眼里,这些都远比她去成都重要的多 。

可是,究竟是谁赋予了他们这样的权力,理所应当地做出这样的价值排序?难道就因为她是妻子、是母亲?

很长一段时间,女性在社会性别体制下一直属于从属地位。

默认的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往往,对外的公领域活动会比私领域活动看得更为重要,拥有更高的主导权。

而且,社会把养育、照顾孩子的角色完全和母亲、和女性等同起来,把它看成是女性必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在一个家庭系统中,作为妻子、母亲的“李红们”不加思考的吃进这些“社会规则”,认同“照顾者”的角色,十年如一日地服务、付出。最可悲的,她们的价值和利益也是最容易被忽视掉。

公平吗?

电影中,李红最终提起行囊,离开了家。离开之前,她对女儿说:

“我这辈子等着我弟弟长大结婚,我等着我也能结婚嫁个好男人,我等着你长大,等着你结婚,等着大宝二宝上幼儿园 ,现在,我要等着你,等着你的事业,我等到啥时候去,再等下去,我永远也走不了……我也想有我自己的事情,我跟你们是一样的。”

这一刻刻,一个拥有主体力量感的女性出现了。

她不再是一个人的女儿、妻子、母亲,不从属于任何关系,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附属。她是她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

她有属于她自己的内在需求,她需要看到属于她的价值。她不再依赖任何他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支楞了起来。

换句话说,她拥有了把自己从嵌合于环境和关系中分离出来的主体力量。

02 线条VS攻击的力量

影视作品中,黑白分明的色系搭配、简洁利落的剪裁,常常和大女主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我们似乎很难想象,《新闻女王》里的Man姐会一身毛茸茸地出现。

那是因为前者,能够传递出一种边界感。一个有边界感的人,绝对不好惹。这就是女性力量的第二种,攻击性力量。

看纪录片《凤凰:她的传奇》时,有一位女性给我留下极深的影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刺绣历史上,青史留名的绣女却没几个,而沈寿却做到了。

1874年,她出生于江苏一儒商之家,从小对苏绣兴趣浓厚,天赋和刻苦,让她十六七岁就成为当地有名的绣娘。

而后,她嫁给了出身书香世家的余觉。婚后,丈夫提笔画画,妻子以画入绣,两人有过一段甜蜜时光。但1921年沈寿去世时却留下遗言:死后不入余家,葬于南通。 

世人震惊,究竟为何?

说起来,她嫁的这位丈夫的确算不上良人。余觉心思活络,为功名前途给沈寿揽活,全然不顾妻子已经怀孕,仍让她为慈禧太后70大寿进献绣品。

沈寿没日没夜赶制,虽是如期绣出贡品令慈禧大悦,但她也因过度操劳流产了。此后更是身体虚弱,未能再孕。丈夫便以传宗接代为由,娶了姨太太。沈寿受到打击,身体每况愈下。

旧式社会,女人对此习以为常,除了咽下愤怒又能如何?

沈寿偏不。

传统社会要求女性“妻职母守”,并不鼓励她们钻研艺术,她却像做学问一样怀有追根究底的诚性和刻苦钻研的恒心,凡是她能看到的,就没有绣不出来的。。

她想人所不敢想,绣人所不敢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让“仿真绣”这一刺绣风格得以诞生,后又以油画入绣《耶稣像》震惊世界,被冠以“世界美术家”之称。

她穿破旧时家庭桎梏,允许自己的攻击性不断向外升华。这股力量从百年前穿透至今,光芒万丈。

同为女性,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释放攻击性有很多的恐惧,不敢与人翻脸,不敢说不,不敢守住边界,不敢让自己比男人强,不敢让自己获得成功。

一旦如此,似乎有某种内化的声音在行使评判:这是坏的。离经叛道。不合群。强势。男人婆。羞耻。会失去被爱的资格。孤独终老。

这是一种自我阉割。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将这些古老的声音从体内驱逐出去,让自己的生命能量从对男人、家庭的绝对投注里解放出来,去投向更多元、更广阔的疆域。

去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允许自己不断打磨能力,让攻击性的动能充分向外释放和表达,去允许自己获得世俗的成就。

生而为人,你值得光芒万丈。

03 空间VS灵活的力量

可可香奈儿说:衣服的优雅就是行动的自由。

当女人的时装从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走向夹克、裤装时,我们也能更为自由地走动。从外向内,这份空间所对应的是女性灵活的力量。

前不久热映的电影《好东西》,就让我们惊喜地体验到这种灵活性。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特别戏剧性的冲突,说的是单亲妈妈王铁梅带着年幼的女儿王茉莉,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认识邻居小叶的故事。

我也去看了,观影体验甚好,轻松、有趣,笑声不断。

尤其是,铁梅家餐桌上,前夫哥赵又廷和小马(铁梅的爱慕者)在一桌女生面前表演雄竞,听他们聊性别红利,聊上野千鹤子,聊男人的原罪……这种性别立场的错置诙谐别致。

当小叶迫不及待地把小马的衣服泼湿又扒下,前夫哥又体贴地为他披上衣服,这种特别的“女性凝视”让我一口奶茶差点笑喷。

有观众甚至说:任何一个去看了《好东西》的人,都不会忘了小马的腹肌。

敏感的女性主义话题,区别于以往犀利的两性对立角度,以一种充满喜感的形式呈现出来。它并不引发攻击,也不刺激愤怒,反而促进男女各自深思。

这不仅是导演邵艺辉的人格灵活性,也是这种灵活性的力量在影片中的渗透和延伸。当观影者与这股力量融合时,仿佛自身也获得那种有趣、松弛和幽默。

影片中,女儿王茉莉戴着耳机猜声音那段,简直是灵活性的极致体现。

那段声音蒙太奇,茉莉所猜测的龙卷风、打雷、暴雨、海豚跳进大海……居然竟是妈妈王铁梅做家务时在房间吸尘,阳台甩衣服,厨房煎鸡蛋,把要洗的蔬菜丢进水里……

这种叠化处理让人觉得:这看似不起眼的家务,却也是妈妈辛苦劳作,具有暴风雷雨的价值。

这就是灵活的力量。于己,允许自身与愉悦有关的生命能量(力比多)丰富而流畅地投注,人格修通程度较高,不会有太多僵化的部分,让人感到潇洒,自由,有快感。

同时,拥有人格灵活性者,不会防御过多,真实的自体得以自由呼吸。当我们在生活中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时,会觉得很舒服,情不自禁想亲近。

结语:

波伏娃曾说: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步变成一个女人。

我倒觉得,女性力量不是人生来即有,而是需要逐步去成长的,无论是主体的力量、攻击的力量还是灵活的力量。

它需要我们学会珍视自己的感受,无论那是委屈、愤怒还是痛苦,带着这些去看清那些不公平的社会隐性规则,去转念、放下对关系的从属,找回自己的主体。

它需要我们停止一种精神上的自我阉割,不再将生命的能量仅局限于男人、情爱或家庭,而是允许自己在更大的世界获取经济的独立,打磨出不好惹的能力,让自己耀眼无比。

它还需要我们不断成长自己的人格,将那些僵化的部分一一修通,然后允许生命能量如泉涌出,在生命的连续谱上凌波微步。管它亦正亦邪,我自笑傲江湖。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