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文/图
这一周,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作明将受邀去泸州、宜宾、雅安等地,与当地政府就包括天麻在内的食用菌产业进行交流。在第十一届成都农博会上,他用“天麻工厂种植技术”种植的首批产品亮相,引起关注。73岁的杨作明因此打开了繁忙的行程。
9月11日中午,都江堰一家酒店的老板刘浩走进了成都市新都区汪家村的“天麻工厂”,杨作明的儿子杨儒刚在等着他们。他们也是在成都农博会上认识的,这是刘浩第一次了解到人工天麻。 “人工鲜食天麻价格亲民,‘药食同源’又深入人心,市场容易接受,希望能合作。”刘浩表明来意。
天麻刺身
眼前的厂房有19间,原来是一座闲置的冻库。今年2月,杨儒刚找到这里,觉得是一处极佳的筐栽人工天麻基地,便把“天麻工厂”落在了这里。 他指着空地上的一片手指粗细的小天麻说:“这是天麻种子‘零袋麻’。”旁边是高高堆起的锯末粉和许多短截树木,“这些都是筐栽天麻的物料”,杨儒刚说。 筐里是棕褐色锯末,一个个天麻就埋在锯末下。筐子最底部,短截的木棒整齐地排列着。“天麻没有根须和叶子,不能自己吸收营养。所以在木棒旁边有培养的萌发菌、蜜环菌,共生喂养木棒,天麻就通过吸收木棒的营养而生长……”杨儒刚说,传统林下种植模式在海拔1200米山区、阔叶林腐殖土地带,新种植户需等待3年才达高产期,“因此难以快速量产”。筐栽技术则解决了这些难题且绿色、安全,使得天麻可以周年生产,产量和品质比林下种植大幅提升。
筐栽天麻
第一批天麻问世,通过成都新都区的新繁街道搭台,新繁泡菜“资格代表”开发出了天麻泡菜,度假村水墨花溪则创制了30多道川菜“天麻宴”,已在8月面世。“我们明年会推出新品种绿天麻、血红天麻,口感上也会有回甘,更利于入菜”,杨儒刚说。他们还在研发天麻面膜、天麻零食、天麻茶饮等,“大约有一百多种产品。”
泡椒天麻猪耳
四川天麻种植大多集中在山区,新都的“天麻工厂”突破了平原及城市种植瓶颈,对鲜食天麻系列开发有利。新都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新都将持续扩大天麻种植规模,力争到2027年实现年产100万筐目标,产值达到2.5亿元。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