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寒还会认时间,小麦真的很“聪明”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7 11:06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还养一方作物!身为外来物种的小麦,如何做到在中国“南北通吃”?

其实,答案藏在作物和环境的“神仙配合”里,小麦从暖和的两河流域来到中国后,直接开启了硬核“生存闯关”。

第一关就是熬过中国的冬天。它的老家两河流域冬天并不冷,小麦刚来根本扛不住。好在它有“抗寒基因”VRN1,既是“生长闹钟”(控制抽穗开花的时间),又是“保暖衣”(负责抵抗寒冷),但需要气温零下四五摄氏度冻一冻才激活。为了活命,小麦把这基因从原有的1个复制到3至4个,使得抗寒能力大幅提升。

第二关:认时间。小麦虽然不能动,但会靠感知光照长短来调整生长节奏。比如在冬天,如果只有8—10小时,它就专心长叶、不繁殖,避免后代受冻;当每天光照达到12—14小时,立马切换“繁殖模式”,加速开花抽穗,这时候的中原大地是最好看的。

不仅如此,小麦还会“因地制宜”。北方春天光照足,感光基因不用多,小麦长得紧凑,穗子密、产量高;南方早春阴天多,它就把感光基因多复制几份,像多装了“光感器”,还特意长得松散,避免叶子挡光。

(央视三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