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近期一系列资本运作动作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公司实控人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完成大额减持,同时高溢价出售亏损子公司股权,以行业深度调整期,增厚利润。
《碳见光伏》注意到,晶科能源作为组件龙头虽保持了出货量优势(上半年组件出货41.8GW),但仍难抵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冲击。面对行业寒冬,晶科能源正加速向储能赛道转型,但并不容易。
实控人折价减持套现19.6亿元
晶科能源近日公布实控人方减持结果,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确定转让价格为4.90元/股。以当日5.50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本次转让价格折价约10.9%;相较于9月以来6.09元/股的阶段高点,折价幅度则接近19.5%。
公告显示,本次询价转让拟转让的4亿股股份已获全额认购,初步确定受让方为22家机构投资者,参与报价的机构达25家,涵盖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等各类专业机构。
机构的踊跃参与与当前光伏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密切相关,截至2025年中,光伏行业市净率分位数已跌破10%,超60%企业破净,这种极端低估状态吸引了长期资金布局。
从股权结构看,本次减持不会影响公司控制权稳定性。转让前,实控人控制的晶科能源投资、上饶润嘉、上饶卓领贰号、上饶凯泰贰号分别持有公司58.59%、3.16%、2.17%和0.87%的股份;本次拟转让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分别为3%、0.51%、0.35%、0.14%,合计转让4%股权后,实控人仍持有绝对控股权。
以4.90元/股的转让价计算,上述股东合计减持金额达到19.6亿元。
高溢价出售亏损资产
在减持之外,晶科能源于9月9日公告另一重要交易:控股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拟将全资子公司浙江晶科新材料80%股权以8000万元价格出售给帝科股份(300842.SZ)。值得注意的是,标的公司近两年持续亏损,2024年实现营收1.78亿元,净利润-737.74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5666.69万元,净利润-1134.67万元,此次交易溢价率却高达299.08%。
这笔交易为晶科能源带来显著的财务改善。数据显示,晶科新材料80%股权账面成本仅2505.77万元,交易将产生5494.23万元投资收益,占公司2024年经审计净利润1506万元的364.8%,远超公告中"50%以上"的表述。在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的背景下,这笔收益虽无法扭转亏损局面,但有效缓解了财务压力,成为短期内的重要利润补充。
对于收购方帝科股份而言,高溢价收购亏损资产的行为更多出于战略考量。帝科股份主营光伏导电浆料,收购晶科新材料可助力其完善产业链布局、整合技术资源,在行业调整期以相对较低成本进行长期战略布局。不过这一交易也存在风险,若晶科新材料未能实现技术突破或盈利改善,帝科股份将面临资产减值压力。
出货增长但难抵价格下跌冲击
2025年上半年,受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业绩压力显著加大。
行业层面,光伏全产业链正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据测算2025年各环节名义产能均超过1100GW,而同期全球实际装机需求约为600GW,产能冗余度超过1.8倍。供需失衡导致组件价格跌至近十年最低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跌破40%,部分企业被迫半停产,盈利能力系统性恶化。
晶科能源作为组件龙头虽保持了出货量优势(上半年组件出货41.8GW),但仍难抵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冲击。
面对行业寒冬,晶科能源正加速向储能赛道转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发货1.5GWh,已超过2024年全年发货量,全年出货目标约6GWh。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蓝鲸SunTeraG3储能系统循环效率达95%以上,全生命周期放电量提升20%以上,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依托光伏业务建立的全球营销网络,储能产品可共享成熟渠道资源,成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的重要战略布局。
(来源:碳见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