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六枝特区木岗镇的稻田上方,农用无人机轻盈地掠过,均匀地喷洒出雾状药剂。这个会飞的“空中管家”,正悄然改变着昔日农民背负重型喷雾器艰辛劳作的景象。
九月伊始,木岗镇戛陇塘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中,水稻已步入灌浆的关键阶段。走进稻田,稻浪随风翻滚,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在田边的产业路上,六枝特区用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朝庆和飞手刘代虎早早来到田间,开始无人机飞防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确认环境安全、飞机状态良好后,凭借两人的娴熟操作,无人机缓缓升空,灵活地在稻田上方穿梭,将药剂均匀喷洒在稻叶上。
“无人机的作业效率远超传统方式,短短几小时便能完成以往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刘代虎说:“我们今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在田坝打药,到十点半就打了150亩。”
据了解,农用无人机这位“空中管家”在飞行过程中,其螺旋桨形成的风场能够使药剂和肥料均匀覆盖叶片的正反面,从而有效提升喷施效率。同时,无人机飞防技术还能同步喷洒肥料和防虫剂,使处于生长关键期的水稻在“强身壮骨”的同时“披坚执锐”,为丰收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正在栽种的水稻开始进入包浆期,此期间喷洒叶面肥,可让谷粒包浆更饱满。”汪朝庆透露:“药液里还加了杀虫药,可以预防虫害。”
管护的田块由村民张仕秀承包,谈起新上任的“空中管家”,张仕秀对其赞不绝口:“过去背着喷雾器在田间地头穿梭,不仅劳累沉重,还时常碰掉沉甸甸的谷穗,现在合作社用无人机帮助我们管护,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效率,还显著减少了对庄稼的损害。”
如今,像张仕秀家一样享受到农机管护的高标准农田,在木岗镇已有5200余亩。据镇农机服务中心测算,木岗镇水稻长势普遍优于去年,今年秋粮(水稻)亩产有望突破六百公斤,最高亩产可达八百公斤以上。
近年来,木岗镇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视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合理归并和平整土地、修筑坡耕地田坎、完善配套水利设施,该镇成功实现了小田并大田,切实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镇内还广泛开展了优质稻种培育试验和新药剂防治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田间联合示范试验,有效实现了“藏粮于技”,助力农田增产、农业增收。
目前,水稻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预示着收获时节临近,各项管护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如今的木岗镇,农田里回荡的不再是传统的劳作号子,而是无人机的旋翼声和现代化农机的轰鸣声。(甘 稳 吴传智)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