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祝到黄河 国交上演与北大新生的二十二载音乐对话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5 18:03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9月14日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内乐声激荡,中国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家谭利华的执棒下,为2025级新生献上了一场融经典传承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音乐盛宴。这场持续二十二年的新生音乐会,早已超越了普通演出的范畴,成为北大迎新季最动人的文化仪式,更成为新生们开启学术与人生征程的“第一堂精神启航课”。

当晚,演奏家们用音符编织起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新生们在《红旗颂》的大气磅礴、《梁祝》的婉转迤逦,与《黄河大合唱》的慷慨激昂中,触摸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二十二年前,北大举办新生音乐会的初心是让新生在入学第一天就感受到北大的精神脉搏。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特意选择这些经典曲目,让年轻学子在乐声中理解何为‘家国情怀’。”音乐会上,指挥家谭利华再度担纲主持重任,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在场新生细致解读经典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演出以吕其明的《红旗颂》拉开帷幕,这部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新中国的集体记忆,而今在新生音乐会的舞台上,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随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吸引了新生们的目光。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乐团副首席姚亮,站在舞台中央,姚亮琴弓轻颤,流淌出的不仅是东方爱情的凄美,更蕴含着跨越时代的艺术生命力。作为执琴二十载的“老国交人”,姚亮是首次以独奏者身份参加北大新生音乐会,“这种身份转变让我有种‘升华’的感觉。”姚亮表示,“《梁祝》的‘化蝶’不是悲剧的终结,而是对美好未来的永恒向往。我希望通过琴弓传递这种起承转合的戏剧张力,让学子们不仅听见旋律,更能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这些经典旋律在年轻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音乐会下半场迎来了音乐会的重头戏《黄河大合唱》。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被带回1939年民族危亡之际,冼星海以磅礴气势凝聚全民抗战决心,而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部作品更显出深沉的时代回响。“虽已演奏《黄河大合唱》上百次了,但每次面对这些年轻的面孔,都能感受到经典传递的永恒力量。那不是简单的音符,而是民族精神的火种。” 乐团首席赵坤宇说。

音乐会渐入尾声,在如潮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指挥家谭利华数次返场致谢,并引领乐团返场奏响《歌唱祖国》。霎时间,熟悉的旋律在百年讲堂回荡,学子们纷纷加入合唱,歌声与乐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气氛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这场音乐会的魅力,不仅在于舞台上的辉煌,更在于它唤起的情感共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一学生黄同学与程同学在演出后仍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开,“以前听《黄河》只是‘知道’,现在才真正‘听见’,那些在战火中坚持创作的人们,他们的挣扎与希望,都随着琴弓的拉动鲜活呈现。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堂最生动的美育课。”

二十二年来,中国交响乐团始终与北大新生季相伴。每一届新生都能在校园里听到国家级院团的高水准演出和那些可以传世的中国经典。这不仅是艺术的启蒙,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正如谭利华所言,“他们听到的不仅是音符,更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