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千名学子考大学,枣庄十六中凭啥逆袭?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5 16:05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枣庄市第十六中学,曾经是家长眼里的“备胎学校”,如今却成了本科录取人数破千的“香饽饽”。这1000个本科生,背后是1000个家庭的笑脸,是无数个日夜努力换来的成果。学校从“没人想来”到“人人向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教室里,学生们埋头苦读,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得细致,学生听得认真,时不时还冒出几句讨论。这样的场景,在枣庄十六中清泉路校区随处可见,学习氛围浓得像家里炖的鸡汤。

学校有个秘诀,叫“敬畏·欣赏·励志·陪伴”。这话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很简单:老师把学生当朋友,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还陪着他们一起追梦。学校还搞了个“网格化育人模式”,啥意思?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个小团队,5到7个人一组,配一个老师当“青春导航师”,从学习到生活,事无巨细都关心。

高三学生徐畅就特别有感触。她说,高三压力大得像背座山,但老师们从不摆架子,总是跟她聊心事,还根据她的兴趣,帮她规划播音主持的升学路。徐畅的目标是中国传媒大学,老师帮她量身定制计划,细到每天该干啥。有了这支持,她觉得自己离梦想近了一大步。

“网格化育人”不是空口号。学校每个月都会搞“六个一”活动,比如一次谈心、一次家访、一次集体活动啥的。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感觉有人在乎,有人支持,学习劲头自然就上来了。数据也挺亮眼:2025年高考,学校本科录取人数直接破千,创下历史新高。

老师们也拼了命。龙飞是位班主任,他说自己不只是教书,还得当学生的“人生导师”。他带的班,今年三分之二的学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他特别骄傲地说,这都是因为学校提倡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得跟着变。比如,有的学生数学弱,他就多花时间帮着补基础;有的学生心理压力大,他就陪着聊聊天,疏导情绪。

学校的环境也变了样。以前,枣庄十六中被贴上“薄弱学校”的标签,家长提到它都摇头。现在,新建的清泉路校区,投资3个亿,教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学生们学得舒心。校风、学风、教风全变了,学生们说,现在来学校感觉像回家,温暖又踏实。

校长孔德军特别感慨。他说,这五年学校像坐了火箭,甩掉了“差校”的帽子,成了全市的标杆。2025年高考,1000多个家庭的大学梦实现了,这不只是数字,是家长们期盼多年的心愿变成了现实。市中区政府也对学校高看一眼,提出了“做优做强、优先发展”的目标,还成立了以十六中为核心的高中教育集团,一校六区,抱团发展。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人觉得暖心。学生们不再是冷冰冰的学号,而是一个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家长们也看在眼里,过去觉得送孩子来十六中是“没办法”,现在却是“选对了”。学校的变化,不只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给每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