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君:不能只在黑板上“种树”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4 23:07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人物名片: 袁丽君,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园林专业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浙江省首届“浙派”名师培养对象,中共党员,园林绿化工技师,温州市现代农业研训基地负责人。曾获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春蚕奖、瓯越名匠教师、温州市新闻奖教金、温州市“三坛”称号等荣誉。多个课题在省市级立项并获奖,多篇文章在省市级获奖、发表。

  温州网讯 “涉农专业的教学,绝不能只在黑板上‘种树’!”这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袁丽君坚守了二十多年的信念。于是,她亲手改造荒废农场,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她推行“工单制教学”,把笑声与探索还给学生;她更用爱解冻心灵,让一个个沉默的孩子重拾自信。在她看来,教育的沃野,既能生长技能,更能滋养梦想。

  校园农场: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

  袁丽君学的是园林专业,师范院校毕业后,她怀揣着对园林艺术的热爱,成为一名园林专业老师。2002年,袁丽君来到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那时的学校,没有一块专业的园林实训场地。“涉农专业的教学,绝不能只在黑板上‘种树’、白纸上画图。这样,学生完全不具备实践能力,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袁丽君回忆,当时学校的农场是荒废的,她主动请缨建设学校农场。从农场的大棚搭建到移动苗床安装、移植苗种,袁丽君都亲力亲为。

  渐渐地,荒废的农场开始焕发生机,孩子们的学习也从教室拓展到了田间地头,学习兴趣越发浓厚。袁丽君说,农场中每块区域都有专门的学生团队负责,专业需要用到花卉联系学生团队负责人即可。小光(化名)自从成为农场区域负责人,每天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光说:“移植培育、精心养护植株,累并快乐着,看到植株长得好被拿去做校园装饰,就很有成就感。”袁丽君透露,暑假期间,不少学生都挂念着校园农场里的植物,自发组织来到学校照顾植物,定期浇水。

  现在,整个学校都成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大课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校园绿化范围分配,从育苗培植、校园绿化设计,到日常摆放维护,真实体验园林公司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袁丽君说。

  心灵园丁:让每株小苗向阳生长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袁丽君被孩子们称为“袁妈妈”。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关注每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敏锐地捕捉学生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诉求,俯身成为他们的朋友。她常说:“要用‘有技巧’的爱,解冻学生心灵的冻土层,助力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明(化名)不喜欢和同学交流,课后总是自己一个人待着,还经常迟到。但袁丽君并没有对他进行批评,而是慢慢观察孩子,发现他非常喜欢打篮球。于是,袁丽君带同学们到球赛现场为小明加油鼓劲,组织宣传委员为小明设计“明星海报”。在袁丽君一次次的鼓励与引导下,小明慢慢打开心扉,吐露心声,逐渐从最初的“生人勿进”,到能够在班会课上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成为与同学友好沟通的“篮球小王子”。有的孩子对园林有极大的兴趣,她就会鼓励这些孩子参加比赛,陪着他们一起训练分析得失与技术关键点;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她就鼓励他们登上校园舞台,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只要发现并适当引导,他们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奔跑。”袁丽君说。

  互动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袁丽君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袁丽君透露,大部分人的持续专注度为10~15分钟,为了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她将一堂大课拆解成几个小模块。每隔十分钟左右,就设置一个互动节点,让孩子们笑一笑、动一动。比如讲讲自己年轻时务农的糗事,或者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给农作物施肥要少食多餐,一顿吃成个胖子,它也会积食哦!”,或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们哄堂大笑,状态也马上调整过来。“以前后排还有打瞌睡的,但现在他们眼睛里都闪着光,总会期待着下一个互动有什么新花样。”袁丽君说,“笑一笑”不是为了笑而笑,而是把知识藏在趣味里,让学生去主动探索。

  在袁丽君的课堂上,从不拘泥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她推行“工单制教学”,即给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如“请利用现有设备,为这批番茄幼苗配置出最适宜的营养液”,但不会表明具体步骤流程,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勇敢探索,在试错中比较方法。直到大家摸索得差不多了,她才站出来,系统梳理知识、演示规范操作。如今,在农业合作社做技术员的小王(化名),时常拿出曾经的“工单”进行翻阅。“工单上的每一步,都是我在课堂试错时记下来的,现在给农户指导,我特有底气。”小王说。

  “无论是十分钟一次的‘互动’,还是‘工单制教学’,本质都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笑声中思考、在试错中成长。”袁丽君说,只有亲手摸过泥土、栽过苗、失败过又成功过,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这片土地,理解农业的价值。

  课堂外,袁丽君将讲台拓展到了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她主动承担起各项农民培训任务,深入田间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进新品种。不仅利用组培技术帮助农民进行番茄的脱毒种苗生产,更为农民提供了各项植物的栽培技术。袁丽君认为,作为一名涉农专业的职校老师,不仅要教学生们专业技能,更要情系三农,为更多有需要的人输送知识。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袁丽君:不能只在黑板上“种树”

  “好学”记者 石霖 

  实习生 袁娅利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来源:温州新闻网-科教】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